院士群体崛起引领新疆科技“向前冲”

2014年01月13日 09:17   来源:新疆日报

    扎根基层的“草根”科技明星

    翻看6位院士的履历,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多年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将自己的专业与人生追求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紧结合在一起。

    刘守仁被尊称为“中国细毛羊之父”,他195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毅然放弃内地优越的条件,主动要求到新疆工作。为了培育出本土细毛羊,刘守仁曾拿着羊鞭,独立喂养着有360只母羊的羊群,从选羊到配种到接生再到小羊的资料建档,事事亲为。他曾在羊群中感染上难以治愈的布氏杆菌病,高烧时,咽下几片四环素仍坚持在岗位上……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20多年努力,他和同事培育出“新疆军垦型细毛羊”和“中国美利奴(军垦型)”2个新品种及9个新品系,使我国绵羊资源品质站在了世界的前端。他创建的“血亲级进育种”、“品种品系齐育并进”、“三级繁育体系”、“综合特培”、“基因先决育种”等一系列育种新方法,丰富了育种理论和技术,为我国细毛羊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年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育种专家吴明珠,58年来奋战在戈壁西甜瓜育种一线,培育出一批新品种、打造多个科技示范基地、让哈密瓜南移东进,让不是甜瓜初生起源中心的我国,成为全球甜瓜分类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甜瓜次生起源中心之一。为了专心搞育种,她曾辞去吐鲁番地区行署副专员的职务,成为自治区农科院的一名普通研究员。

    康玉柱是我区继刘守仁、吴明珠之后的又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40多年石油天然气勘查生涯中,他走遍了沉寂的塔里木盆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石油地质勘查工作,主持勘查发现了10个油气田和1个大油田,为中国和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突出贡献。

    王小东1963年大学毕业时主动请求到新疆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在边疆从事建筑创作实践及其理论研究。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热烈地憧憬着新疆的发展与辉煌,将他的建筑设计与研究工作扎根于这块土地。

    吾守尔·斯拉木是新疆大学“信息技术及应用”学科带头人,他研发出20多种多语种信息处理系统软件,开拓了计算机民族文字处理新领域;发展了多语种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使民族文字信息处理事业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创建了新疆大学多语种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与有关企业合作,在我区形成多语种信息技术的研发、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产学研基地,取得重大经济及社会效益对新疆多语种信息化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农业机械专家陈学庚曾在田间地头,一点点地跟着农机具行走、研究,也曾拒绝过领导职位和企业的高薪聘请,最终和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地膜植棉栽培技术与机械化种植领域研究取得突出成果,为新疆棉花得以大面积种植作出了杰出贡献。

<<< 1 2 3 > >>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