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企业成为厦门经济转型动力之源

2014年01月14日 18:48   来源:新华网

    财政收入占经济总量比重2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双跑赢GDP,能耗水平仅为全国的63%左右……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下,厦门市经济运行指标亮点频现。2013年,厦门特区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分析过去一年厦门经济发展轨迹不难发现,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水平服务业企业,成为支撑特区经济转型的动力之源。

    13日上午,由厦门市经发局主办的“轨道交通项目本地产品供需对接会”举行,五十多家企业参与对接,涉及供电、通信、综合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厦门制造”,有望应用于当地的地铁项目。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厦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需要,要加快与制造业相融合、与扩大消费相促进,实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厦门市市长刘可清说。

    作为国内会展业的热点城市之一,厦门每年举行的各类展会达2000多场次,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个。利用综合展会平台,推进工业企业产销对接,将厦门高水平服务业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观音山、鹭江道,在厦门岛内主城区思明,已形成多个总部经济聚集区。通过加大“退二进三”力度,目前落户思明区的企业总部达123家、税收亿元楼18幢;2013年全区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96.73亿元,居福建省第一位。

    两岸金融交易中心、两岸股权交易中心、石油交易中心……一大批资本平台和交易中心相继落户厦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水平显著提升。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精都市现代农业——厦门确立的五大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哪一项都离不开高科技。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成为厦门经济转型升级的“领头军”。

    2012年10月,全球首支戊型肝炎疫苗诞生于厦门海沧的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海沧区曾经是厦门的石化产业重镇,石化产业一度占到工业产值的七成。2013年海沧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石化产业比重已下降至不到三成。

    “生物医药是海沧制造业转型的主力,‘十二五’末产值有望达到300亿元。”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善美说。

    “为加快推动工业升级,去年我们实施了综合配套改革、企业技改、创新驱动等六大专项行动,努力优化厦门工业经济的结构和效益。”据厦门市经发局局长柯志敏介绍。

    位于厦门软件园的美亚柏科公司,是全球仅有的电子数据取证行业两家上市企业中的一家;厦门天马微电子项目是国内第一条5.5代低温多晶硅TFT-LCD生产线。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厦门市高新技术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41%,软件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增幅均超20%。

    以最低的资源投入,换取效益的最大化。资源和空间的局限,倒逼厦门企业探寻出一条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道路。

    福建省稀土资源开发龙头企业——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至今已申请专利177项。公司总裁庄志刚告诉记者,“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我们将氧化镥纯度提升至99.999%,一公斤售价高达9000元,大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2013年,厦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27.3%,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市财政安排产业发展支出47.2亿元,累计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37.6亿元,民生财政支出占比近七成。

[责任编辑: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