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的小屋

2014年02月18日 13:05   来源:新疆日报

    二

    吴明珠告诉我,她现在和所里的年轻人一起工作,每天超过8小时,“还没觉得自己老。”也许是太专注于事业,年过古稀的吴明珠思维敏捷、记忆力极好、激情丰沛,又充满智慧。

    同为女性,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偏离了“事业”。在那个夏日静谧的黄昏里,她用江南口音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节奏、深情而平静地回忆起已经过世的丈夫杨其祐。当时72岁的她竟清晰地记得两人在大学校园热恋时的细节。迄今为止,这依然是我听过的最美的爱情故事。

    她来自南京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聪慧优雅;他是普通百姓家的子弟,讷言宽厚,总像兄长一般。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她成了中央部委的“公务员”,他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两个人本可以在北京筑起舒适的小窝。那是一个理想飞扬的年代,身高只有1.55米的她却主动报名来到了新疆,到哈密瓜的故乡——鄯善县,成了农技站的小技术员。他研究生毕业时,绝然放弃留校留京的机会,抛下一切,到新疆找她来了。

    初来新疆,他在新疆大学教书。乌鲁木齐离鄯善并不远,但当时没有高速公路,一个单程也要坐6个小时的汽车。两个人的日子比牛郎织女好不了多少,两三个月才能见一面。

    还是他,再次放下了自己的事业,告别了心爱的大学校园,来到鄯善县一个农技站工作,终于和妻子团聚了。

    那时候物资匮乏、生活困难。妻子下乡,他会炒好咸菜,托人捎给她。有时,他要下乡,怕妻子不会照顾自己,他就先把面条擀好、晾干、然后一把一把地放好、妻子只要一把把下着吃就行了。他精通英语和俄语,只要在外文刊物上看到对妻子有帮助的资料,他都翻译出来,供妻子参考。

    艰苦的日子让他的身体严重透支,他的胃病越来越重。1981年,为了让丈夫调养身体,她让丈夫调回南京。他的病情继续恶化,直到被查出癌症。

    1985年年底到1986年4月,他生命最后的半年被他视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一向视事业为生命的她放下了所有的工作,回到南京,日夜守候在丈夫身边。“我想要弥补过去没有做到的一切。”在安静的病房里,在他的病榻旁,两个人到中年,满面沧桑,相伴了30年的“老夫老妻”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校园,从清晨到黄昏,须臾不离。

    他57岁去世时,甚至没有职称。他的同学和儿女都为他“抱不平”:博学多才的他原本该是一位大学者。

    他弥留之际,她终于说出了在心里憋了很久的那个问题:“老杨,你为了我来到新疆,没能发挥你的才能,不后悔吗?”

    身体极度虚弱的他却由衷地笑了:“无怨无悔。”

    最后的时刻,他唯一放心不下的还是妻子:“你的事业不用别人担心,我只担心以后没人照顾你了。你要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好好爱护身体。”

    可是四壁白墙,竟然没有一张杨其祐的照片。吴明珠说:“他去世后,我完全不敢看他的照片、他的任何一样东西,一看泪水就止不住。后来,我就把他所有的东西都收起来了。”

    夕阳柔和了她的面孔,依稀可见当年的美丽。她扭身望着窗外,久久地……

<<< 1 2 3 > >>
[责任编辑:何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