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总目标 开创新局面】

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2017年01月08日 12:59   来源:新疆日报

    【核心提示】自治区党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集中攻坚南疆、特困山区、边境地区,突出解决短板问题。南疆四地州、特困山区、边境地区是新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制约的短板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就业、生态保护。必须聚焦三大主战场和四个短板,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

    新疆日报讯(记者盖有军报道)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突出。“十三五”期间,南疆四地州面临着脱贫的艰巨任务。在边境地区,贫困状况呈带状分布,34个边境县(市)中有一半是贫困县。此外,以南疆四地州连片特困地区、边境地区、特困山区以及沙漠腹地形成的“三大重点扶贫区域”,可供发展农牧业生产的资源相对匮乏,荒漠化严重且耕作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脱贫攻坚难度巨大。

    由此,南疆四地州、特困山区、边境地区将是我区“十三五”期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是我区贫困人口整体脱贫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易地搬迁开启农牧民新生活

    2016年,在温宿县塔格拉克牧场帕克勒克村生态移民点——拱拜孜定居点,65岁的维吾尔族农民艾尼·阿不都热依木实现了他的“脱贫梦”。

    过去,艾尼和祖辈们一样,居住在海拔2400米的博孜墩乡巴依里村。那是一个深山小村,生存环境恶劣,加之耕地少和草场退化严重,村民们生活困难。

    2014年底,按照政府统一规划,艾尼一家搬迁到了“扶贫新村”——塔格拉克牧场帕克勒克村拱拜孜定居点,一家人的生活由此发生了转变。

    在新村里,艾尼一家住进了面积80多平方米的新房,房前还有1.5亩的庭院。建这座新房子,政府补助了12万元,还为每户搬迁户建设了养殖棚圈,发放了扶贫羊。现在,艾尼养了30多只羊,一年有近万元的收入。除了养羊,他还在村上的一家果蔬企业打工,年收入又增加了1万元。艾尼说,再过几年,政府给他们统一配置的8亩核桃园挂果后,收入还会增加。

    从深山里搬迁出来,艾尼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他说,他已向村委会报名租赁村里的一处商铺。打算开个农家乐,好好大干一场。

    温宿县自2011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来,已有566户农牧民搬迁到“扶贫新村”居住,总计1700多人。

    青河县是2016年自治区确定的全疆5个“摘帽”贫困县之一,全县6.47万人,贫困人口3341户、10988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托起了脱贫攻坚的重任。在距青河县城西南60多公里的阿魏灌区,一栋栋新建的楼房拔地而起,这里是青河县最大的易地搬迁点。政府通过实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把青格里河水引入这片千年戈壁,开发出了12万亩良田。搬迁来的农牧民,每户可以住进免费面积最大80平方米的楼房,人均还分到10亩地,仅是来自土地的收入,就能让迁入的农牧民实现脱贫。

    按照规划,阿魏灌区土地开发面积将达到30万亩,全县70%的贫困农牧民将易地搬迁到此。此外,青河县还在其他7个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于易地搬迁的农牧民,青河县还出台了30多项奖励政策,对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等进行以奖代补,激发农牧民创富积极性。

    按照尊重自愿、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区对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难以实现就地脱贫的非边境地区贫困人口实施搬迁脱贫,确保搬迁一户、稳定一户、脱贫一户。仅在2016年,全区落实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15.5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3.07亿元,10个地州市、34个县市区开工建设住房16220套,竣工7576套,已搬迁农牧民6400余人。

    边境扶贫促进稳边固边

    新疆是祖国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多年来,各族边民在边境线上生产生活、护边戍边,为巩固边防和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在国家兴边富民工程的推动下,边境地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在被称为“中蒙边境第一村”的青河县查干郭勒乡萨尔布拉克村,村民库尔可木别克·胡斯曼的家就在边境线边上。库尔可木别克5岁起就跟着担任护边员的父亲巡边放牧。如今,父亲年事已高,库尔可木别克接过了护边重任。青河县出资26万元,为他家新建了住房、新修了养殖棚圈、配备了发电机,每月还给他发1260元护边补贴,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边境扶贫试点,累计下达边境扶贫专项资金9.2亿元,共实施边境扶贫项目713个,在17个边境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整村推进,开展民生、产业、畅通、服务、保障五大扶贫工程,突出解决边民的吃饭、住房、上学、看病、行路、发展产业等紧迫问题,11万户46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51%降至22%。

    2016年,自治区通过实施边境扶贫专项行动,加大稳边惠民政策支持力度,就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如期脱贫。

    自治区将2.5万名护边员的补助由每月300元左右提高到800元至1000元;将7.3万一线边民的补贴由每月70元提高到100元;将护边员及家庭成员和一线贫困边民12.5万人纳入农村低保,确保边民不流失、守边不弱化。还出台政策,明确边境地区党委、政府根据护边工作需要,可自行增加护边员人数,自行增加的护边员人数按不超过自治区确定人数的30%把握。南疆三地州所属县市和阿克苏地区乌什县自行招聘护边员补助经费由自治区财政全额承担;其他地区自行招聘护边员补助经费由自治区财政承担70%、各地州承担30%。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确保边境地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也确保了他们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

    南疆脱贫攻坚打出组合拳

    在乌什县阿合雅镇阿克布拉克村,安坐在温暖的家庭作坊里,制作精美的马鞍及各种铜制民族特色饰品,这是45岁的加肯巴依现在的事业。

    几年前,加肯巴依一家人和其他村民一道,从偏远落后的山区牧场搬迁到了现在的新村,住进了政府为他们建好的安居富民房。搬进新村后,加肯巴依将自家的牛羊交给别人代牧,自己和儿子专门制作马鞍、马鞭和民族饰品。

    “现在巴扎就在村边,做好的东西随时都能拿去卖。”加肯巴依说,他制作的马鞍,最高的一副能卖到上万元,产品远销到了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等地,年收入8万多元。去年,他家买了一辆小轿车,儿子拜克吐尔经常开着车进城送货,或采购制作马鞍的材料。

    从追逐草场到追逐市场,加肯巴依的生活有了天壤之别。

    定居后,村民们大都发展起了庭院养殖,很多人还外出务工或经商创业,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地处天山南麓的乌什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按照规划,到2017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摘帽。通过精准扶贫,乌什县2016年共退出贫困人口6066户、20072人,退出贫困村23个。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就脱贫攻坚而言,南疆是重点和难点。

    为此,我区突出脱贫攻坚主战场,实行南疆特殊扶持政策,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等各方资源,打出了南疆脱贫“组合拳”:

    自治区加强南疆片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实施扶贫“短平快”项目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引导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深入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天然气利民、安全饮水等民生工程;中央财政扶贫资金80%投放到南疆;协调地方和兵团33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区同南疆四地州27个贫困县开展协作扶贫;把“访惠聚”驻村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实行不脱贫不脱钩;组织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促进社会扶贫资源整装集成;把援疆扶贫工作重心下移,80%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在县及县以下,80%安排到民生领域;充分利用当前自治区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和南疆双语支教的政策机遇,鼓励和引导社会个人与贫困户结对子。这套“组合拳”极大地拓宽了南疆脱贫载体,实现了政策保障到位、资金投入到位、产业带动到位、项目安排到位、民生服务到位、社会帮扶到位、援疆支持到位、群众参与到位,从而加快了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脱贫进程。

[责任编辑: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