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闻工作者“新春走基层”报道

【学讲话 转作风 促落实】饱含真情 贴近群众 温暖人心

2017年02月15日 10:18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报道)1月13日起,按照中宣部的部署,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安排,新疆主要媒体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电视台和天山网开设了“新春走基层”专栏、专题、专版,迅速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各地州市基层一线采访。把笔触、镜头、话筒对准普通群众,采写群众所思所盼,记录城乡基层的可喜变化,展现普通百姓的崭新风貌。通过集中推出一批来自一线的鲜活生动报道,记录时代变化,展示中国梦想。

    这些报道突出了新春之际新疆各地出现的新面貌、新疆大地处处洋溢着的浓浓民族团结情、老百姓心中的幸福感及真挚的爱党爱国情、节日坚守岗位乐于奉献的大爱真情,让真情大义像春风一样吹遍天山南北,温暖人心。

    统筹部署效果显著

    新疆日报社自1月13日起迅速组织编辑记者走基层,奔赴阿克苏、和田、喀什、哈密、吐鲁番、塔城、伊犁和阿勒泰等地进行采访,在《新疆日报》四种文版开辟“新春走基层”栏目刊发稿件和图片,已见报图文也均在新媒体及时进行推送。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制定了《新疆人民广播电台2017新春走基层宣传方案》,在汉语新闻广播、汉语综合广播、维吾尔语综合广播、哈萨克语广播、蒙古语广播、柯尔克孜语广播、929城市广播、949交通广播、新媒体中心统一设置《围绕总目标,作出新贡献——新春走基层》专栏,安排的几十名记者投入到“新春走基层”活动当中。以各族记者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欢度新春佳节的采访方式,用记者体验、现场播报、采访手记、配发评论、人物访谈等多种报道形式,强化对基层的宣传报道,为全面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疆经济报社接到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通知后,社领导立即召集采编各部门主任讨论落实,决定将“新春走基层”专栏稿件的采写任务作为记者全员参与的一项重要任务布置落实,稿件要求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点多面广,文字平白质朴。

    为充分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生动展示基层群众的幸福生活,新疆电视台新闻中心提前谋划,积极组织记者开展新春走基层采访。派出记者分别前往14个地州、50多个县市采访报道,并于1月13日在《新疆新闻联播》推出“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每天报道一篇。已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柯尔克孜语4种语言《新疆新闻联播》中播出相关报道几十篇。

    深入一线重点突出

    今年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新疆电视台在内容上突出一个“情”字,无论是基层劳动者坚守岗位的敬业情,还是超越血缘与民族的结对亲戚之间的大爱情,或是在党的关怀下脱贫致富对祖国家乡的感恩,每一分情无不饱含真挚诚意,每一篇报道无不饱含着走基层记者对人民群众的炽热情怀。

    如在开篇报道《踏雪巡线保万家灯火》中,讲述了哈密供电公司山北应急抢修中心巡线员张雷和卢长伟的故事。由于巡线线路多在无人区,雪深时车辆无法行驶。按照规程,冬天一般两人一组巡线,这一路他们基本上都得步行。一天至少走5公里,一个月平均走180公里,一年下来2000多公里,春节期间巡线员们依旧工作在一线。巡线员们用脚步丈量出来的长度,保障了沿线10万多人的用电需求,一步步的脚印见证了他们执着无悔的事业追求。

    新疆日报记者探访自治区商务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通讯《尤库日艾西曼村的“第467户家庭”》一文中,工作队驻地挂起了该村“第467户家庭”的牌匾,每名工作队队员都给自己起了维吾尔族名字,村民见了都亲切地称呼他们的维吾尔族名字等细节,读来令人感动。正因为驻村工作队队员以真情融入到村民当中,文中讲述的技能培训、发展经济、组织农民演出队、建设“乡村大舞台”等故事也就顺理成章,令人信服。一个点折射出全疆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的深远意义和良好作用。

    1月15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春走基层”采访小分队来到昌吉市榆树沟镇采访,得知贫困户白秀萍在为销售80多只芦花鸡为难时,立即通过汉语综合广播《895帮帮忙》《金土地》节目,发起公益爱心团购活动,在各族听众的帮助下,白秀萍的燃眉之急得以解决。

    1月16日,新疆经济报记者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顶风踏雪来到托里县多拉特乡胡吉尔台村村委会大院,参加村里的升国旗活动。在现场,记者采访了托里县教育部门把毛主席与库尔班握手的画像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大叔后人的回信制作成图片送给学生所在社区、村组的一幕,写出的《小手拉大手共同升国旗》报道,文风朴实,感人至深。

    饱含深情体现担当

    赵勇作为天山网的一名摄影记者,在阿勒泰采访第六届阿勒泰国际冰雪节系列活动,体验、观看了直升机滑雪、古老毛皮滑雪板滑雪、国际名模雪地走秀等动感、时尚的冬季冰雪旅游活动。他感叹道:“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当地居民愿意通过更现代的手段和方式,向更多的人展示民俗文化。在采访的几天里,阿勒泰的气温一直都很低,但是他们带着扑面而来的自信与热情欢迎大家,让我感受到了这座新疆最北城市的真正温度!”

    新疆日报的编辑记者们在基层采访中发现,很多自以为得意的“大作”,却并没有给广大读者留下多少印象。相反那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作品,尽管已过去多年,却依然让群众记忆犹新。广大编辑记者只有真正融入基层,扑下身子,带着情感采访,带着情感写作,笔下的新闻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唱响主旋律,充分体现党报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