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天山 音舞起飞扬

——第五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式演出随笔

2017年07月25日 10:39   来源:新疆日报

7月20日,演员在开幕式演出剧目《阳光下的舞步》中表演舞蹈《盛典》。记者崔志坚摄

7月20日,演员在开幕式演出剧目《阳光下的舞步》中表演舞蹈《高原琴声》。记者崔志坚摄

    □ 汪琳

    第五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于7月20日正式开幕,笔者有幸观赏了舞蹈节开幕式演出剧目《阳光下的舞步》的风采。

    新疆文化积淀深厚,乐舞艺术五彩纷呈。新疆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所具备的广纳东西方文化的开放性。这固然有地缘优势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新疆文化艺术本身具有的开放意识和品格。

    开幕式演出剧目运用“音舞诗”的形式进行演绎,无疑是找准了新疆传统乐舞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契合点。音舞诗三者结合,不仅有利于整体思路的推演,更加能够体现新疆艺术文化的魅力。《阳光下的舞步》以大型舞蹈《石榴红了》开场,用舞蹈的形式来展现,在固定的阶梯上变换舞姿与队形,形象地表现出石榴的生长、开花、结果,以隐喻手法体现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此外,音舞诗以人物为线索,通过舞蹈家、音乐家和画家的依次出现,采用朗诵、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方式,展现新疆各民族的文化特质,同时也是一幅新疆艺术的瑰丽画卷。音舞诗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整场都用经典曲目《我的祖国》的旋律串联着。

    舞蹈《塔里木河》的出现水到渠成,作为新疆各族人民的母亲河,塔里木河就是生生不息的文明之脉。当身着金黄色长裙的舞者从幕后进入人们眼帘的那一刻,舞者们所构建的空间位置与调度就像河流一般。河流在山谷间穿梭,队形在舞台中变换,亦真亦幻,虚实结合,而编导将维吾尔族舞蹈作为素材来进行现代编创,既保持民族舞的传统风格,又打破以往的惯性思维,这便是新疆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演出中,舞蹈素材的选择涵盖了新疆多个民族舞蹈艺术元素,编创均撷取各民族的典型动律及舞姿,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创意。《高原琴声》用铿锵的步伐击节,映衬柯尔克孜族库姆孜的琴声悠扬;《清茶飘香》巧妙地选取了回族舞蹈的摇头动律,将其特色发挥到极致;《翱翔》所表现的是远居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人民的坚强勇敢与不屈的精神,鹰就是塔吉克族人民的象征,而这种搏击长空的英勇便是其精神力量的体现;《盛典》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都充溢着大气磅礴,极具仪式感。蒙古族的骁勇,他们对“长生天”的敬仰,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最后用以点题的《阳光下的舞步》,编导则是吸收了诸多不同的舞蹈元素进行了有机融合,体现出各民族的互学互鉴、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深刻蕴含。民族传统与现代时尚同在,对飞扬的舞步进行着新的诠释。

    在整场演出中,能深切感受到台上台下的互动,观众与演员的沟通,演出气场的张力,这是对舞者精湛的技艺、编导良苦用心的最好回报,更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情怀在感染着每一个人。

    新疆民族舞蹈的魅力是永不凋谢的,在享有“歌舞之乡”盛名的新疆大地上,传统与现代并存,文化与艺术同在,舞蹈节给了新疆文化艺术展现风采的机遇。新疆民族舞蹈艺术当然不会囿于现状,落入惯性的窠臼,而会在国际接轨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要想走出新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新疆舞蹈艺术必须具备品牌意识,打好新疆牌,打造精品,使新疆歌舞真正成为自己的名片,第五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一定会成为文化交流、艺术互鉴的平台。

    在洒满阳光的征途上,我们的舞步必将一直飞扬。

    (作者单位为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