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新疆青少年的杂技梦

2017年07月31日 09:45   来源:新疆网

QQ截图20170731012138

  7月30日,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演员在表演《阳光·梦》。(多重曝光)

  新疆网讯(记者白帆 陈岩摄影报道)17岁的艾克丹·亚森走路一瘸一拐,肿了的左脚缠着绷带,因为“第一次参加舞蹈节,给父母和家乡观众表演,一定要坚持”。

  30日,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杂技晚会《阳光·梦》在新疆人民剧场上演。绳技、高车踢碗、空中吊环、蹬伞……一个个高难度的动作饱含着45名青少年2000多个日夜的苦练。

  带伤演出

  “杂技教会了我对一件事的坚持”

  因为几天前不慎摔倒,艾克丹的左脚肿了,医生建议休息一个月,她还是边冰敷边参加训练。

  这个女孩7年前进入杂技行业,原因很简单:不想写作业。到上海市马戏学校后,她没想到这里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有辛苦的训练。

  “杂技带给我的不仅是多了一项技能,更多的是收获了友谊,教会了我对一件事的坚持。”艾克丹说。

  木拉地力·阿地里是艾克丹的班长,今年2月,在第六届蒙特卡洛“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比赛中,木拉地力和三个伙伴表演的抖杠节目《担当》获唯一的金奖。

  为了练习这个节目,木拉地力用了四年时间。尾椎骨裂、手脚扭伤都是常事。凭借对杂技的热爱,他从一个只会翻跟头的小男孩,成长为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的少年。

  哭闹、罢考,说到最初进入上海市马戏学校,15岁的阿不都马力克·阿里木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阿不都马力克说,难熬的是想家的时候。

  为了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派出了生活老师,克里比努尔·阿不都克力木就是其中一位。

  这位5岁孩子的母亲离开家乡,2016年10月来到上海,成为45名弟弟妹妹的“知心大姐姐”。

  量身定制

  将舞蹈和杂技训练相结合

  其实在2010年,是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红火”的时候,团里的卡迪尔·吾甫尔还记得,团里当时有70多名18岁至30岁的杂技演员挑大梁,《你好,阿凡提》先后荣获 “天山文艺奖”等十几项大奖。

  杂技团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考虑到长远的发展。新疆杂技团1962年成立,新疆杂技团团长艾尼瓦·麦麦提坦言,近年来杂技团面临高素质杂技人才短缺、青黄不接、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2010年,上海市马戏学校接受新疆文化厅和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委托,两地专家到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海选,当时从上千名孩子中挑选出150名,带他们到乌鲁木齐短期培训。最后60名孩子脱颖而出,来到上海市马戏学校学习。

  看着舞台上孩子们的演出,上海市马戏学校的老师张洁回忆,这些孩子初到上海时,对杂技基本功训练很不适应,长处是他们能歌善舞。

  对于新疆班的学生,学校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方式,打破了只注重基本功的教学,给学生们开设舞蹈课和表演课,将舞蹈和杂技的基本身体训练相结合。

  中国杂技家协会滑稽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新疆杂技家协会副主席麦麦提江·肉孜看了这台节目最大的感受是自豪和感动。他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心和支持新疆杂技事业的发展,花大力气培养了这批孩子,现在初步取得了成果。

  “从这台晚会上可以看出杂技演员们表演基础扎实、技巧娴熟,艺术风格是博取众长。”麦麦提江说。

  目前,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准备申请国家艺术基金,复排《你好,阿凡提》,以及和中国儿艺合作一部融合杂技的儿童剧,此次从上海市马戏学校毕业回到新疆的学生都将是两部剧的主力。

  卡迪尔·吾甫尔将面临着离开深爱的舞台,转向管理、培训这批学生的工作。“我愿把二十多年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帮他们走向更大的舞台,这也是我的荣耀。”卡迪尔说。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