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伟大于平凡

——舞剧《恰同学少年》演出侧记

2017年08月05日 15:41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姚刚报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词句,8月2日、3日两晚,舞剧《恰同学少年》在新疆人民会堂精彩上演。

  全剧展现了年轻求新的莘莘学子,满腔热血地同旧时代抗争。一袭雪白学生装的学子们豪情万丈,握拳相抗。战火纷飞,乱枪弹雨中,学子们为国英勇献身,相拥而倒,场面悲怆。一位女学生如战乱中桀骜的彩蝶,在静谧中孕育绽放,唤起民族新生的希望。学子们被一一唤醒,在新思潮的引领下,向着革命的未来毅然挺进。《恰同学少年》一开场就将观众带入了那个特定的年代。

  整部剧故事发端于湖南的一个小山村里,毛泽东发奋读书,思考着国家民族的兴衰,最终立志离开家乡去广阔的天地开辟一片新天地。

  伴随着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珍贵历史音频播放,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观众纷纷起立,向那些为中华民族崛起而不屈不饶、奋发有为的革命先烈致敬,向精彩地再现这段历史的艺术家们致敬。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沉浸在剧中久久不愿离去。“演出太精彩了,真实展现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及勇于反抗旧世界追求新思想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更加努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观众吴女士在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观众王璇认为演员表演很到位:“尤其是剧中毛泽东面对昔日同伴叛变后痛心疾首的情景,被演员演绎得很到位。”

  为了演好毛泽东这个角色,演员杨思宇看书了解毛泽东的生平故事,读毛泽东诗词选集,还看《建国大业》《恰同学少年》等影视作品。杨思宇说,在这段历史中,毛泽东经历了生离死别、动荡的时局,作为年轻的领导人,他的情绪是很复杂的,很多情绪都要埋藏在心里。舞剧有剧情和人物矛盾关系,我们并不是以舞蹈动作带动情绪,一定是先有了情绪再有舞蹈动作。所以在演出时,当情绪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动作会自然而然地将其反映出来。这样,观众才能感受到情绪和动作是符合的,而不是简单地以情而舞。

  “这部剧很接地气。全剧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展现伟人年轻的时候,让我们看到毛泽东和同龄人的思想是一样的,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从开始还没形成强烈的革命意识,到后来投身革命,最终形成了坚定的信念和信仰。”观众艾哈买提·艾买提说。

  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副团长杨奕谈到这部剧的创作时说,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毛泽东对中国这片土地深深地热爱,以及对朋友对同志的友情和炙热的革命情怀都是全剧的切入点。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