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创刺绣作品就这样“火”了

2017年09月18日 12:22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阿比拜报道)“小伙子,这些帽子都是你们绣的吗?”“对呀,都是我们用传统手工艺法手绣出来的。”

  “小伙子,你是维吾尔族吧,你的汉语说得真是太好了!”

  “因为我是中国人呀,学好国语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9月12日,在北京文博会现场,来自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再努尔手工刺绣合作社的肉扎吉·木合塔尔正在与观众聊着。这位九零后的小伙子用流利的汉语不停地给每一位前来询问的顾客介绍着维吾尔族手工刺绣的技艺和历史。在北京文博会新疆展馆里,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不仅有着自己的创新想法,还有对文化市场敏锐的观察力,他们的思想碰撞在一起,成了整个新疆展馆最迷人的火花。

  “爱祖国”的北京梦

  “光生产不行,还要想着销售,我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把我妈妈手工合作社的产品卖出去。”22岁的肉扎吉说。

  此次,他带着妈妈和姨夫一起来了,不仅带来了一幅手工刺绣的《十二木卡姆》,还有一幅大画卷的《清明上河图》和几顶独特刺绣的小花帽。

  “这次来,我们不仅想要展示,还想要更多地学习和吸收。要让自己的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就必须多出来走走看看。不仅我们这代年轻人要出来,老一辈也要出来看看,才能让传统的手工艺品里加入更多现代的元素。所以我这次带着妈妈和姨夫一起来了。”肉扎吉笑着说。

  今年6月,刚从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肉扎吉对自己的人生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划。在上学期间,他就一直帮着母亲经营刺绣合作社,为了更好地积累知识,一毕业他就进入了新疆网世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班,工作期间互联网+模式让他有了一种新的想法: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帮助刺绣合作社找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目前合作社虽然有40多名固定员工,但还有很多散户在给我们提供手工刺绣产品,产品很多,销售渠道却很单一,而且刺绣手法也很传统,这次在文博会我们看到了内地先进的刺绣技艺,让我思考了很多。”他说。

  这次他带着妈妈和姨夫在每个展区都转了一圈,哪里的刺绣手法独特,哪里有新颖的销售模式,他都会一一记录下来,给母亲和姨夫讲讲,希望回去之后这些都能运用到产品当中。

  而更让人感动的是,自从有了微信以后,肉扎吉的微信名就是“爱祖国”。

  “总有人说,我的国语说得不错,但我觉得说好国语都是应该的。作为一名中国人只有说好国语、像爱妈妈一样爱祖国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9月12日一大早,肉扎吉还带着妈妈和姨夫专程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了看。

  “去天安门,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我准备明年带着合作社的所有人一起刺绣一幅27米长的《天安门》献给祖国,以此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肉扎吉说。

  不可言说的秘密

  在北京文博会新疆展馆上,从哈密带来的刺绣中一个名为“秘密”的系列产品很受参观者的喜爱,产品设计中的故事更是让每一个观众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秘密”文创品牌的创始人叫吴一欢,他从广州市来到石河子大学读书,毕业后娶了新疆姑娘,成了新疆女婿。为了创业,他辗转多地,被新疆深深吸引,却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

  两年前,他来到哈密十二木卡姆传承中心参观时,当他看到一位正在刺绣的绣娘时,他的心被击中。这位绣娘的年纪和他的母亲相仿,绣娘手中的丝线在阳光下缕缕发光,就像思念的情绪,这个场景唤起了他对家乡和对妈妈的想念。“小时候调皮,经常弄破衣服,妈妈会给我缝补,所以这一幕让我想到我的妈妈,可能对于很多远离家乡的人来说,心中的思念都是一种不能言说的秘密,只会在某一个被触动的瞬间突然爆发。”吴一欢说。

  至此,吴一欢创业的项目终于确定下来,创立“秘密”品牌,做刺绣的文创产品。

  “做有温度的、带着感情的礼物,送给亲爱的人。”这就是吴一欢“秘密”品牌的理念。

  两年来,“秘密”品牌生产出上百种产品,涉及耳环、胸针、项链和背包等生活用品,都是和哈密刺绣相关的文创产品。通过市场的检验,这些产品获得了良好的认可度,很多订单还销往中亚国家。下一步,吴一欢还将和他的九零后团队一起,为保护哈密传统刺绣,复兴传统纹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当两种非遗碰撞

  在北京文博会新疆展馆里,有一组特别的刺绣吊坠和胸针成了“网红”,很多前来参展的各地展商和观众都会和这一组文创产品合影并发布到朋友圈,没想到,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慕名而来,想要一睹这组文创产品的真容。

  这组文创产品,将维吾尔族传统花纹绣片和苗族传统拉丝工艺银饰结合,一面是刺绣的柔美,一面有金属的质感,一面秀美一面刚毅,将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起来,收获了满满的关注度。

  这组“网红”文创产品的背后,是九零后设计师袁苑俊虎关于两种非遗“碰撞”的故事。

  今年6月,新疆设计师袁苑俊虎带着刺绣作品参加在四川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他所在的新疆展馆旁边正好是贵州展馆,袁苑俊虎发现苗银拉丝产品非常精美,而展馆内正在进行的手工拉丝表演,让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可不可以把我们的民族刺绣和拉丝工艺银饰结合起来?

  展会结束后,袁苑俊虎赶往贵州,和苗银拉丝工艺的工作室谈第一批产品的合作意向,随后回到新疆,将20片绣片寄往贵州,希望对方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

  20片绣片,毁了17片,新疆设计师的想法难住了贵州的匠人,经过一周的尝试,他们寄回了3个成功的样品。制作出来后,贵州的老师也很喜欢这组产品,在当地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两种非遗的结合,用冷硬的物态作为载体,柔软的丝线穿梭其中,好的文创产品是会和人产生共鸣,而购买力就来自于共鸣。”袁苑俊虎笑着说。

  8月底,这个系列的27个类别的产品上线了,第一批生产出来的300个产品已经销售大半。

  这样的创意源于这位九零后设计师对文创产品的敏感,也体现出设计师对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