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们的“文化福利”美美的

——昌吉市群众文化生活扫描

2017年10月05日 11:00   来源:新疆日报

  

9月28日,市民在昌吉文博中心参观。

 

 9月27日,昌吉市大西渠镇幸福社区居民为演员的精彩表演点赞。

  

9月28日,昌吉文博中心设置了以知名学者杨镰命名的书屋。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海峰 邹懿摄影报道)群众文化活动出新出彩,专业文艺团队近在眼前,高大上的文化场馆一座座拔地而起……

  虽然只有60万人,但昌吉市百姓的“文化福利”真的让人“没想到”。

  唱歌跳舞提了精气神

  9月27日下午,秋阳高照,却挡不住瑟瑟寒意。记者来到昌吉市大西渠镇幸福社区,在社区居委会门前看到了一个热闹喜庆的欢乐场景,200多位社区居民把文化广场密密地围起来,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喝彩之声。原来,幸福社区正在举办双节联欢会,主题是“庆国庆贺中秋,喜迎党的十九大,民族团结一家亲”。

  演员多是社区居民。维吾尔族小伙玉努斯·热西提曾学过杂技,他表演的舞蹈加入了杂技动作,很有感染力。舞至高潮,十几位居民一起上来,跟着玉努斯一起跳了起来。最后,全场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嘹亮的歌声中,人们挥动着手中的五星红旗,祝福祖国。幸福和喜悦在每个人的脸上欢快地流淌。

  “过年过节我们经常搞这样的文艺演出。”大西渠镇党委委员刘振芳说。“夏天在这个小广场,冬天在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刘振芳指着广场边上一幢淡粉色的小楼说。这里既是社区居委会,也是文化活动中心。三楼的羽毛球馆有300多平方米,乡亲们每年元旦、春节的联欢会都在这里举办。

  “以前大家只是看别人演,现在人人想参与。节目水平越来越高了。”曾经在大西渠镇文化站当了多年站长的仲伟善对记者说。在刚刚结束的广场联欢会上,他客串主持人。“过去大家求温饱,现在讲究生活质量,大家都喜欢参加文化活动。政府支持的力度很大,不仅配备器材,还把基层文化能人送去培训。我专门去学过安塞腰鼓,回来后组建了大西渠镇腰鼓队,最多时500人参加,在昌吉市的社火表演中,我们拿过五次第一名。”仲伟善说。

  仲伟善介绍,为了提高群众文化活动质量,镇文化馆利用每年10月底到来年4月初的农闲时间,对农民们进行广场舞、小曲子培训。“以前农闲了,人们打麻将、喝酒,现在跳跳广场舞、唱唱小曲子,身体好了,还有了精气神。”

  为了进一步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从2015年开始,昌吉市每年开展“文化聚民心·出彩昌吉人”市民文化艺术节和农牧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在全市10个乡镇、6个街道开展“舞动奇迹”广场舞大赛、“梨园雅韵”戏曲大赛、“唱响昌吉”声乐大赛、“昌吉印象”书画摄影大赛等6项文艺赛事。为了吸引更多人参加,初赛就在街道、乡村举办。“这些文化活动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凝心聚力,让人们更爱家乡。”昌吉市文化馆馆长摆文忠说。

  花儿唱遍每个村

  在大西渠镇幸福社区的广场联欢会上,昌吉市花儿艺术团的几位专业演员为乡亲带来了一个舞蹈节目。虽然属专业团队,“客串”乡镇社区的演出,对花儿艺术团的演员来说,也是寻常事。因此对于昌吉市的百姓来说,没有哪一个专业团队比花儿艺术团更亲切了。

  9月28日,记者见到了正在带着团员们紧张排练新节目的团长余茂玲。她侃侃而谈:“从2010年开始,我们每年下基层的惠民演出都在120场以上,昌吉市10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的每个村和每一个社区都走遍了。有时候一天要演两场。农忙时,我们排练、参加市上一些演出活动。每年10月底到来年的4月,乡亲们有时间了,我们就密集地到基层演出。”

  “我们的演出是整场晚会的形式。有花儿、小品、快板、歌舞,还有器乐表演,多数节目是我们的原创。我们会用文艺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惠民政策和民族团结等内容传递给乡亲们。因为接地气,每场演出都很受欢迎。今年,我们有几个很火的原创节目,比方歌舞《党的政策暖人心》、六人表演唱《认亲》等,每场必演。”

  花儿艺术团不仅把高质量的演出送到百姓家门口,还是许多群众文艺团体的艺术指导。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胡阿根村有个冬不拉文化大院,2016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设立。短短两年,进步神速。如今,出自这个文化大院的达尔汗业余文艺队不仅在昌吉市大名鼎鼎,还登上了昌吉回族自治州大型晚会的舞台,并且多次在新疆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亮相。这个文化大院的负责人之一加尼别克·赛里克告诉记者:“昌吉市花儿艺术团的老师们是我们的艺术指导,经常免费来给我们排练。我们有问题,也可以直接向他们请教。老师们都非常热心。”

  为了引领群众文化活动向高层次发展,2016年,昌吉市拿出30万元,设立“飞马奖”,鼓励原创的文艺精品。

  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让昌吉市成为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市,连续多年被评为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县市。昌吉市创办的市民文化艺术节被自治区评为“群星耀天山”项目类群星奖。

  文化场馆高大上

  10月1日是国庆节,上午,昌吉文博中心内,游客熙熙攘攘,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文博中心主任刘怀胜对记者说:“文博中心2014年6月开馆,现在每天接待观众500人次至1000人次,过年过节,观众最多时一天有2000多人次。以前,昌吉人过年过节喜欢逛商场,现在进博物馆成了新时尚。”

  走在通透、宽敞的昌吉文博中心内,令记者不由地赞叹一座城市的文化雄心。“这座高大上的博物馆是昌吉市第一座博物馆。建筑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在全疆的地州县市博物馆中可以排前五名。在设计时,我们的目标就是20年不过时。”刘怀胜骄傲地说。

  记者在民俗展厅看到,为了生动展现一些历史场景,全息影像、声光电、蜡像情景再现等高端的技术都用上了。

  刘怀胜告诉记者,一楼的临时展厅有1000多平方米,每年都会举办十几次大型展览。此外,一楼一方古典雅致的空间还设立了市民培训学校,免费开展公益培训。

  现在,文博中心不仅是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还是昌吉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其实,昌吉市高大上的文化场馆并非只有一座文博中心。

  近年来,昌吉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市、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网络进一步完善。

  全市10个乡镇均建有综合文化站,许多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超过1000平方米,各种文体设施一应俱全,比一些城市社区的活动室还要“高大上”。

  走在昌吉市区,一座座崭新的文化场馆拔地而起,造型充满了现代建筑之美,正在成为这个城市新的景观。昌吉市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副局长叶文告诉记者:“近年来,昌吉市加大了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力度,先后建成了恐龙馆、体育馆、文博中心和市美术馆。外观像鸟巢的昌吉体育馆项目主体已完工,游泳馆今年6月刚开工。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年内会动工,这个中心由4个独体建筑组成,分别是青少年宫、非遗展示中心、文化馆和图书馆。”

  “这几年,昌吉的文化场馆越来越好,百姓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感觉生活在这个城市很幸福。”在昌吉文博中心参观的市民刘女士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