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 10:55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新红报道)扶贫开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了切实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指标。这个标志性指标对于贫困发生率较高的新疆,是一种特殊的考量和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全面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号”,团结带领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奋勇拼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扶贫开发的华美乐章。
五年来,新疆共有139万贫困人口脱贫,1286个贫困村退出;五年来,新疆贫困县全部实现“两基”教育目标,落实南疆地区15年免费教育。
瞄准主战场精准助脱贫
南疆四地州是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也是新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坚持扶贫惠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脱贫。
今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出了向深度贫困总攻的动员令。
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6月24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新疆贯彻落实意见。
为打赢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脱贫的攻坚战,新疆举全力脱贫攻坚,实施《南疆四地州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将专项扶贫资金的85%以上用于南疆四地州,2016年投入南疆片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5.29亿元。
同样的3000元,以前是年收入,现在是月收入。这样的转变让克州阿合奇县阿合奇镇吾曲村村民阿加洪·卡德尔感到格外激动。
“自从定居下来,我就找到了新的工作,每月除了固定的工资外,还有额外的伙食补助,这样的好事以前想也不敢想。”阿加洪说。
为让易地搬迁的贫困农牧民安居乐业,新疆各地都给定居的农牧民分配了成熟的土地,农牧民只要接手,当年就能产生效益。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易地搬迁后的贫困农牧民就业问题。
今年,新疆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扶贫产业,制定并落实农业经济组织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的扶持政策。同时,加大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自治区下达兴边富民资金3.52亿元。发放生态补偿补助资金6.21亿元,实施新一轮退耕、“三北”造林、天保二期工程,下达27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林业管护费补助资金8000万元,选聘生态护林员8000名。投入10亿元新建双语幼儿园552所,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住宿费和教材费2.46亿元,实行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贫困县农村学前双语教育补助,对60.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加快扶贫标准与低保标准“两线合一”,对87万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兜底;制定全民体检政策覆盖广大农牧民。
拓宽致富路就业促脱贫
就业是民生之本。五年来,新疆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定的脱贫目标,实施特色产业带动、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脱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民生改善、突破瓶颈制约8个专项行动;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实施边境扶贫、基层基础建设2个专项行动。通过完善脱贫规划政策体系,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力度,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重点支持南疆片区脱贫攻坚,探索脱贫攻坚新途径新模式,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坚实成效。
今年53岁的库车县萨克萨克街道居民早然汗·艾依提,由于没有技术、年龄偏大,在库车县老城孵化基地白面坊福利食品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人工和面、切面的工作,每个月能领到1300多元工资,公司还给她交“五金”,这让她的生活有了保障。
2016年,和田县布扎克乡库木村村民艾则孜·阿塔吾拉,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在自家庭院种植洋葱,目前,仅洋葱一项每年就能增收1万元,这让他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这两年,巴楚县很多农民充分利用自家庭院,种上小菜园、小果园,养了鸽子、养了羊,通过发展庭院经济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2014年,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巴格托格拉克村村民热合曼·尤力瓦斯在自家庭院种植了无花果,第二年就结果了。1棵树挂果150多个,按1个无花果卖1元计算,当年此项他就收入近3000元。除了无花果,无花果苗也能赚钱,2016年春天,热合曼靠销售无花果苗又赚了2000多元。
岳普湖县阿其克乡吾斯塘博依村村民阿不都克里木·肉孜家里有5口人,种了8亩地。他说:“2016年以前,家里每年毛收入只有1万元,住的都是土坯房,吃菜也是去市场上买,加上两个孩子上学,生活非常拮据。”2016年,当地政府和驻村工作队鼓励他发展庭院经济,并帮助他建起了蔬菜大棚,如今,大棚里的蔬菜、葡萄长势旺盛。现在,阿不都克里木已经成为村里的“脱贫标杆”。
现在,与阿不都克里木一样实现脱贫致富的人越来越多。5年来,南疆四地州贫困人口累计减少136.88万人次。
截至2016年年底,全区35个贫困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55元,比2012年增加了2965元,年均增长12.2%。南疆四地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68元,较2012年增加3066元,年均增长13.1%。
撬动富民点产业做支撑
发展产业是确保贫困群众持久脱贫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新疆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推动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社会稳定的主攻方向,坚持优势优先,引导产业科学合理布局,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今年“五一”小长假,许多阿图什市民都前往距离市区不远的阿湖乡、阿扎克乡游玩,在田园春色中,游人纳凉垂钓,谈天说地,好不惬意。
眼下,第三产业已成为新疆经济强力增长点,守着金山银山的新疆,“旅游+扶贫”的模式自然应运而生。
帕提古丽·艾买提是阿湖乡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兼“大厨”。“以前我只是个家庭妇女,家里只有丈夫挣钱,生活比较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今年年初,我开了这家农家乐,生意特别好,每月平均净收入4000多元。自打当了老板,我感到我的人生充满了希望,生活更有盼头了。”帕提古丽说。
今年,克州结合旅游优势,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打造了一批星级农(牧)家乐,并鼓励农牧民参与民族手工纪念品及特色食品的加工和销售,开辟了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伴随着旅游业的大发展,南疆四地州生态资源、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正在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放眼全疆,旅游脱贫已是许多贫困地区攻坚克难的一大“利器”。
政策扶持将农牧民“扶上马”,如何把他们送得“更远”则在于规范行业的整体质量,自治区相关部门也早已开始谋划。如今,新疆各地政府从政策推动、产业扶持、人员培训、行业规范等方面均下足了功夫。目前,新疆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到17.6万人,全区农(牧)家乐近7000家,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283人。
“十三五”期间,新疆还将支持建设一批旅游特色镇(乡)、村,培育旅游扶贫示范县(区)20个,支持全区建档立卡的600个适宜发展旅游的贫困村发展旅游业,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到100万人,带动3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扶贫大业,奋斗不止。
相信,一笔笔扶贫资金,一项项扶贫政策,终将汇成新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