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 18:08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北京讯(记者王晶晶 庞雪芳 王娜摄影报道)“新时代,我们在北京为新疆打call。”10月23日,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来自新疆的张智、地力夏提·吾布力和古丽娜·胡万别克用这句话为家乡送上祝福。
“我们一直在关注十九大,特别是与家乡有关的新闻。过去的五年,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新疆发生了很大变化,每次回家我都能感受到家乡的点滴变化。”地力夏提说。
十九大召开期间,天山网记者走进北京街头,寻找在北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疆人,畅谈他们的乡思、乡情。从一个个游子身上,回看新疆的变化。
清华新疆学子:内高班是连接新疆和内地的一座桥梁
在清华上大学、都来自新疆,对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地力夏提·吾布力和环境学院大一新生张智来说,他们还有着同样的求学经历——都是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学生。
“内高班是连接新疆和内地的一座桥梁,我们一方面在内地上学,一方面把新疆正能量转递给我们身边的同学。”张智说。
来自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的地力夏提在北京已经学习、生活了十几年,每次回喀什,地力夏提都能看到家乡的点滴变化。对教育领域投入的加大在地力夏提看来,就是一种精准脱贫的举措。通过内高班,新疆边远地区的学生有了接受内地教育资源的机会,也就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随着国家对新疆教育援助力度的加强,内高班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国家教育扶持政策逐步向边疆地区农牧民倾斜,也逐步改变了教育资源地域差距。”地力夏提说。
北漂新疆白领:有一种开心,叫“找不到回家的路”
每一个身在北京的新疆人,都心系家乡。
来北京工作生活12年的新疆人解鲜花,和老公相识在新疆大学的校园里,毕业后两人一起来北京打拼,目前在北京买房,还养育了两个女儿。
10月22日,记者来到解鲜花家时,她通过手机上了解十九大报告中有关“三农”和“一带一路”的内容,和远在兵团第七师129团的弟弟,在微信里讨论了明年家里大棚种植什么种类蔬菜才能更好的出口国外。
2年前,129团出台惠民政策,团场出钱修建大棚,鼓励团场职工承包大棚后种植蔬菜,弟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承包了三座大棚。大棚种植的西红柿、辣椒等作物,也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出口到了国外。通过两年的时间,弟弟还清了修建大棚的18万元贷款,每年还有6万多元的收入。
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解鲜花带着老公和两个孩子回到新疆,出了高速公路,她已经认不出回团场的路,而她上一次回新疆是两年前。“这两年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有一种开心,叫‘找不到回家的路’,祝福我的家乡越来越好。”她说。
新疆餐厅老板娘:用小心意支持十九大
“新疆好,家里人好了,我们在外打拼才能安心。”北京市三里河路进口社区内一家新疆餐厅老板娘卡地丽亚·阿布拉克说。
卡地丽亚的餐厅,毗邻新疆大厦,一些为十九大服务的工作人员会到她的餐厅吃饭。最近,只要遇到这样的客人,她就过去多添一次茶,多送一份小菜。“想用我的小心意支持十九大的工作。”她说。
卡地丽亚说,离开新疆越久,就越爱新疆,还因为她和她的家人们都享受到了很多家乡的好政策。
卡地丽亚和丈夫在北京打拼,她的孩子都在乌鲁木齐市,由母亲帮忙照顾。“我的小儿子上幼儿园中班,今年9月份开学,幼儿园的托儿费就减免了将近五百块,我和北京朋友聊起这个,他们都为我们新疆点赞。”她说。
而说起在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农村种植果树的小姨,她更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卡地丽亚小姨家有十六亩果园,小姨告诉她,村里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经常给她帮忙,还帮她申请了很多优惠补贴。“我问她身体咋样,她说刚刚参加了免费体检,身体好得很。”她说。
离开餐厅时,卡地丽亚送记者到小区门口,得知记者来采访她,小区保安竖起大拇指说:“新疆亚克西,新疆人亚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