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 18:17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阿帕,阿帕,我来看您啦!”听到党华的呼唤,73岁的阿提坎木 • 依司马义力老大妈满脸笑容地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拉着党华的手,把大家迎进屋里。
说到党华和阿提坎木 • 依司马义力老大妈的这份特殊情缘,还要从驻村工作队在尤喀克阔库拉村四小队开展走访入户说起,当时是党华第一次接触到这位慈祥而又和蔼可亲的老人。交流中,工作队了解到,阿提坎木 • 依司马义力老人的女儿都远嫁外地,儿子在内地打工,她年老体弱还要带两个孙子。但即使这样,她依旧积极乐观,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当工作队问她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她解决,她却感慨地说:“我1976年入党,从来没有向组织和政府开口给我解决过任何困难,但是组织并没有忘记我,在生活上很关心我,给我办了低保还派干部来看我。”老人的这种发自内心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和热情生活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工作队队员,工作队也时常会带着冰糖茶叶去看望老人,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月,嫩绿的杨树叶已占满了枝头,正是种菜的好时节。工作队来到阿提坎木 • 依司马义力老大妈家,远远地就看见她弯着腰在菜地里干活儿。大家连忙拿起小铁铲和菜种子,帮她种菜。不一会,白色地膜上就留下了一排排整齐的小土堆。看到党华身上有土,大妈连忙拿了个小扫帚帮她扫,那种和蔼温柔的眼神,俨然像一个母亲对待一个调皮的孩子。临走的时候,老大妈拉着党华的手说:“你就像我的丫头一样。”党华连忙对大妈说:“以后我就是您的孩子,会经常来看您的。”从那以后,党华也真正把老大妈当成了亲人。党华每次在村委会遇到老大妈,都会热情地把老大妈接到宿舍来坐一会。
党华(右)和阿提坎木 • 依司马义力大妈。
“六 • 一”儿童节到了,党华从自家带了些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具给大妈的孙子送过去,并再三叮嘱他要好好学习,以后报答奶奶的恩情;桑子、杏子熟了,阿提坎木 • 依司马义力老大妈一定会端一盘送到工作队;看到党华,大妈总是会先跟她来个最亲热的贴面礼……每次吃到大妈送来的水果,党华都觉得格外的甜,考虑到大妈腿脚不方便,党华每周去赶巴扎也都不忘给大妈买些蔬菜送过去。
7月,工作队对村委会进行了装修,安装了长椅,在村委会门前拉上了绚丽的彩灯,开办了夜市。党华特意去请大妈到村委会来玩,带她看村委会的变化,大妈开心的笑得合不拢嘴,逢人都说我的“丫头”好。
天凉了,党华心里一直惦记着老大妈,她专门挑选了几件厚一点的衣服给大妈送过去。害怕大妈冬天煤不够烧,在工作队给村民发煤时,党华专门给大妈送去6袋煤。
驻村的日子就这样一点一滴慢慢的过去了,党华和她的阿提坎木 “阿帕”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有些事,分明是一种缘,不需要特别的约定,就悄然而至。11月全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党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妈,大妈高兴地拉着党华的手舍不得放。虽然党华和大妈的交流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一点儿也没有影响她们的心在贴近。
12月,寒潮来临,天气冷下来,村子里也逐渐进入了农闲季,阿提坎木 • 依司马义力大妈邀请工作队全体去她家做客。简单的问候后,大妈从房间里拿出来个精致的小马甲,帮党华套上。同事在旁边说:“党华,这可是你阿帕一针一线给你缝制的小马甲,这个马甲穿在你身上即好看,又洋气,你的阿帕对你真是太好了。”党华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驻村工作队队员帮大妈种菜。
原来,一周前大妈看到党华只穿了个薄毛衣,当时还责怪她穿的太少了,会生病的,然后就在她身上比比划划,没想到老大妈回家后就给党华做了一件棉马甲。看着这漂亮的小马甲,尺寸竟然和她的身材完全吻合,工作队的同志们都很羡慕党华有这样一位好阿帕。党华紧紧地抱住大妈:“谢谢阿帕,我好喜欢。”大妈的脸上也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党华对大妈说:“阿帕,你坐那休息,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做顿饭”。很快,一锅香喷喷的大盘鸡做好了。席间,大家都很开心,一桌子菜很快都都吃光了。
工作队队员开始和老人拉起家常,刚开始还笑容满面的老人突然擦起眼泪来,原来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多人陪她一起吃饭了,老人很激动。党华心疼坏了,边给大妈抹眼泪边说:“阿帕,您别伤心,以后我就是你的孩子,我会时常来看望你,给你做饭吃,陪你聊天。”大妈开心的笑了。吃完饭后,党华抢先去洗碗,大妈慈祥地坐在床边看着自己的“女儿”干活。大家的内心一直在被大妈和党华之间这种发自内心、跨越民族的感情感动着。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临走时,大妈拉着党华的手再三嘱咐想吃好吃的了就到她家来吃,来的时候不要再买东西了。党华在旁边不住的点头,并对一同来参加宴会的艾萨 • 米吉提说:“明年我就回阿克苏了,没有这么多时间来照顾老人,我放心不下她,请你时常来帮我看看她,有你的关照,我也不怕阿帕孤单了。”艾萨欣然的答应了她。
党华说,即使将来她回到了单位,她和大妈的母女情缘也不会因为她的离开而中断。她说阿提坎木 • 依司马义力大妈是她永远的“阿帕”,她也永远是大妈的“丫头”,这是一段无法割舍的母女之情。
作者:阿克苏地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