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全家福合影背后的民族团结故事

2017年11月27日 17:42   来源:天山网原创

 

挂在沙依木汗 · 达吾提家客厅墙上的全家福合影。

  天山网讯(记者马少宾 通讯员李阳 刘焕摄影报道)在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小拐乡团结新村村民沙依木汗 · 达吾提家的客厅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合影。

  沙依木汗指着照片中的一位汉族中年男子说,那是她的儿子于光。照片中除了她的其他子女和孙辈,还有于光的妻子和儿女。

  “我的这个儿子可孝顺了,其他的子女要么工作,要么打工都不在身边,就他守着我,留在村里。”11月26日,沙依木汗对记者说。

  丈夫半夜领回一个小男孩

  这张全家福是沙依木汗的丈夫白日克拜 · 海沙在世的时候拍的,2011年白日克拜去世后,于光作为家里最年长的男子,担起了家里的大事小事的担子。

  沙依木汗说,于光成为家里的一员,还得从37年前说起。1980年冬天的一天晚上,丈夫白日克拜领回来一个13岁的汉族男孩,对着家里的孩子们说,“以后,他就是咱们家的老三,也是家里的大儿子,我们一家八口人要相亲相爱地生活。”

  一家人很快都知道了于光的身世。他的家在甘肃,年幼时失去双亲,来到新疆,先是被昌吉的一对老夫妇收养,老人去世后,他又开始流落街头,流浪到了小拐乡团结新村。

  沙依木汗说,当时丈夫一再叮嘱她,于光身世可怜,一定要把他当做亲生孩子一样对待。

  自从于光来到家中,沙依木汗说,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一家人就一起包饺子,只为了让于光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白日克拜是村里的村医,于光看父亲一个人挣钱养家不易,就跟着父亲一起出诊,学习医术。

  后来,村里的电工看于光又机灵又肯吃苦,就教他修理电器和电路故障。 当了电工于光闲不住,没有电工活可干,就跟着母亲沙依木汗下地干活,帮家里放牛放羊。

  永远忘不了当年的收养之恩

  于光成了家,弟弟妹妹们也相继成家,工作的工作,打工的打工,相继都离开了团结新村。

  于光不放心年迈的父母在村里独自生活,就留在村里,陪伴两位老人,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2008年,因为小儿子车祸去世,白日克拜伤心过度病重住院,于光把辛苦积攒的一万多元积蓄交给沙依木汗,给父亲治病。

  “这是你给女儿攒的学费,不能要,你爸看病的钱,我们还是再想别的办法吧。”沙依木汗说着,拒绝了于光的好意。

  “女儿的学费可以再挣,但父亲的病耽误不起,当年如果不是父亲收养我,把我领进家门,估计我早已冻死饿死了。”于光说。

  2007年,看到妹妹努尔加孜 · 白日克拜因没有稳定工作,情绪低落。于光看到社区招聘协警的公告后,便给妹妹报了名。

  妹妹努尔加孜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社区协警队伍中的一员。凭借出色的工作,努尔加孜如今已成为南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近几年,村里能干的人们挣了钱,都相继在克拉玛依市区买了房,但于光却始终留在村里,夏天在村里的承包土地种地,冬天在村里搞养殖育肥牛羊。

  “不放心母亲一个人在村里,父亲走了,我要陪她,让她过一个幸福的晚年。”11月26日,50岁的于光在电话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永远都忘不了当年的收养之恩。

沙依木汗•达吾提和于光亲切交流。

团结新村一瞥。

[责任编辑:贺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