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态建设绘就壮美画卷

2017年12月04日 09:55   来源:新疆经济报

  编者按:今年年初,1.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吹响了新疆大干快上的集结号,大投资、大发展的建设潮在天山南北不断翻涌。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下降的是温度,不变的是人们对于项目建设的热度。从南疆到北疆,从农村到城市,一批批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的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一个个抢工期、抓进度、保目标的建设场景轰轰烈烈。勤劳的天山儿女,为了家乡的未来,正合奏出新疆历史上最宏大的建设乐章。将从交通、民生、水利、环保、信息化发展等方面采写我区重点项目的发展情况,今日刊发第四篇《新疆生态建设绘就壮美画卷》。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刘翔报道)11月29日,库尔勒市的清晨,寒风阵阵。而当第一缕晨曦照在孔雀河上,寒意似乎被瞬间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温暖的画面——一群雪白的天鹅如沉睡的雪莲般慢慢绽放,抖擞着浑身的羽毛,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荡来荡去……

  这些从300多公里外巴音布鲁克草原来的“客人”,每年都要在此“越冬”,也因为它们的存在,为库尔勒市增添了一丝温情和柔美。

  天鹅是自然界中对生态环境变化很敏感的生物类群。它们的选择,无疑证明这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为一个处在沙漠边缘的城市,近年来库尔勒市在改善生态的步伐中,紧密结合国家“三北”防护林、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工程、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和项目,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力植树造林,在城市周边构筑起一道绿色长城。目前全市林地面积达209.14万亩,森林面积198.33万亩,森林蓄积172.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9.33%。

  生态建设,造“绿”是重中之重。多年以来,在新疆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总是对绿色有着绝对的执着——他们逐绿洲而居,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他们拓绿色“版图”,种下希望,守护家园。

  今年下半年,新疆进一步加快实施了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森林抚育项目管理,完成年度森林抚育175万亩及退化林分修复15万亩的建设任务,加快封山育林工程的施工进度,争取年内完成95万亩建设任务。到2020年,我区将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250万亩。

  自治区林业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艾山江 · 艾合买提表示,今后要全面加强国土绿化工作,以生态脆弱区、交通干道沿线、城镇周边、特色小镇、重要水源地为重点,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快实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国家沙漠公园等项目建设。

  同时,不断加强天然林、公益林保护管理,切实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监管,加快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和沙漠公园建设,大力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探索建立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启动实施一批区域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让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绿色、更具活力。

  在新疆,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仅需要更多的“绿色”来支持,用好水资源同样重要。

  将时间倒回一个月前,尉犁县罗布人村寨的胡杨林闪烁着明艳的金黄色,引得无数游人争相拍照。从7月中旬开始,尉犁县开展引洪灌溉工作为天然胡杨林输送生态水,使区域内的林草植被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恢复。

  放眼整个塔里木河流域,自塔河近期综合治理实施以来,流域内1204万人的生产生活得到了生态保障。18次向塔河下游生态输水结束了塔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30年的历史,有效缓解了流域生态严重退化的被动局面,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流域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实现对80%以上的地表水资源监控。”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吾买尔江 · 吾布力说,“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治理成效,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立项,力争将其纳入新疆环境保护五年规划,实现流域‘河—湖—库’连通,构建网状水系,达到流域水资源丰枯互补、互济,区域空间合理调配。”

  新能源汽车:政策开路前景美好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瑞麟报道)“开新能源汽车一年多,感觉不错,汽车提速快,行车中噪音少,少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我相信以后新能源汽车会发展得更好,外出充电也会更加方便。”11月28日,乌鲁木齐市民马晨民说。

  新能源汽车现在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名词了,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被明确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疆既有资源优势也有政策优势。去年2月,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意见的通知》,今年又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3万辆以上、电池生产能力达到5吉瓦时。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新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值得期待。

  目前,新疆地产客车已全部为天然气汽车,载重汽车也以天然气汽车为主,油电(气电)混合客车和载重汽车已具备产业技术条件。新疆已逐步具备满足本地市场及辐射中亚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和生产能力。

  对于像马晨民这样已经拥有新能源汽车和未来想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来说,最担心的无疑就是充电问题,配套设施的跟进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为了尽快解决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去年,自治区就已经出台办法明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运营管理,提出将科学规划充换电站、快慢充电设施布局。形成以地州市为中心,县级重点乡镇为支点,主要公路沿线为链条的充电站网络。有自建自用需求的用户,在符合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经批准可自建充换电设施并负责维护,电力等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相关工作。具备条件的单位新建或改造停车场,应当结合新能源汽车配备更新计划,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规划设置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配建充电桩等要求。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全疆共有11家企业可在各地州市开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同时,自治区鼓励各地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财政资金奖补。

  发展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新能源消纳,更有利于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相信在诸多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区新能源汽车发展与普及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防沙治沙:沙漠里也有“绿色经济”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瑞麟报道)提起沙漠,家住和田市的买买提明 · 艾米提总有说不完的话:“一说到沙漠,就觉得害怕,风沙、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不过那是以前,现在不一样了,沙漠可是我的钱袋子。”

  事实上,买买提明 · 艾米提所说钱袋子,是每年生长在沙海中上万棵的红柳和寄生在红柳根部的管花肉苁蓉(红柳大芸)。正是这些与黄沙为伍的植被,让买买提明 · 艾米提增收致富,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

  传统的治沙模式只带来并不稳固的生态效益,在长时间与黄沙搏斗的过程中,和田人逐渐发现了拿黄沙做文章也能改善生态,同时,还能改善民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于是和田市以沙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型产业逐渐发展起来,而买买提明 · 艾米提正是沙产业的受益人之一。

  “每年红柳大芸成熟后,就会有公司来收购,仅靠这部分收入,每年就能养活我们一家人!”买买提明 · 艾米提笑着说。借助沙地这个自然资源,不仅让大企业收获了经济效益,更让守着沙漠的当地居民鼓起了腰包。如今,和田市通过政策扶持,把治沙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吸引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投入到和田市防沙治沙工程中来。

  发展沙产业,让和田地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同时提高。据和田市林业局统计,截至目前,和田市企业参与防沙治沙面积达到3.6万亩,带动种植育苗等林业产业以及二、三产业融合型发展。

  人进沙退、沙退人进。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各族群众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各地开展了一系列防沙治沙工作,建立起一道道绿色屏障,使新疆荒漠化、土地沙化得到遏制。如今,新疆沙区的特色沙产业经济效益不断显现,有些甚至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实现了防沙治沙与增产增收的双赢和统筹推进。

  阜康产业园:“气化园区”让蓝天更蓝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玉召报道)11月8日,阜康市新源燃气有限公司与新疆科林思德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天然气供气合同》,经过两年的建设,阜康新源燃气有限公司阜康工业园燃气管网项目正式落成,这标志着阜康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燃气管网建设顺利完成,为阜康产业园实现“气化园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次签约,是将阜康市的煤层气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阜康产业园基础设施燃气管网建设有机结合,是阜康产业园实现“气化园区”,践行“蓝天行动”发展绿色经济的有力体现。

  近年来,为降低阜康区域能耗,促使资源高效整合利用,阜康产业园积极谋划,引进了煤层气开发、光伏发电等项目,通过在园区范围内实现天然气的全覆盖,实现“气化”,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环保减排的目的,目前“气化园区”各个项目进展顺利。

  借力昌吉回族自治州“蓝天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建设美丽阜康“1+5”工作方案》,阜康市深入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倡导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并以白杨河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示范工程、阜康焦炉尾气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等为依托,大力推动阜康产业园“气化园区”项目建设。

  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运营,“气化园区”的目标将逐步实现。天然气、煤层气等各类气源将会成为企业生产、生活的主要原料之一,不仅能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还能达到节能降耗标准,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和减少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经济与环保和谐发展。

  沙湾县千泉湖国家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将生态文明建设嵌入群众生活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陈冠锦报道)2017年3月,沙湾县千泉湖国家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正式展开,这项工程总投资86740.47万元,总用地面积为788公顷(湿地保护工程面积为335公顷,旅游开发总面积为453公顷)。

  “自从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之后,千泉湖这几年的变化非常大,芦苇、香蒲这些植被都开始以千亩计数,同时这几年不断加大对候鸟的保护力度,成效显著。每逢春秋两季,大量候鸟在这里栖息的时候,种类可达上百种,修复工程实施前最多也只有60多种。”沙湾县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管护员张新立告诉记者。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沙湾县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栩栩如生的动物、植物标本,VR虚拟显示设备、全息投影仪等高科技体验硬件设施一应俱全。“这也是生态修复工程的一部分,旨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湿地、宣传湿地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湿地。”张新立对记者说。

  据悉,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天然形成的沼泽湿地,因有3000多个泉眼点缀其间而得名。今年以来,在邻近千泉湖的商户地乡硝坑村内,农家乐和牧家乐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为村里农牧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巨大动力。“我们给游客们做千泉湖的鱼,做沙湾大盘鸡,做特色烧烤,当然还有我们哈萨克族的特色美食,保证游客们来了之后还想来。”牧家乐清泉哈萨克族特色饭馆老板娘加依娜古丽 · 哈里马提笑着说。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