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案例】挖“穷根”出“点子” 携手共走致富路

——记新疆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驻拜城县托克逊乡阔纳协海尔村“访惠聚”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17年12月11日 16:18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 拜城县托克逊乡阔纳协海尔村以农业为主,全村共有527户2279人,其中贫困户有147户579人,属扶贫重点村。新疆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想办法、把方向、找对策,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带领群众依靠科学技术走上致富路。

  让外出务工成为“新时尚”

  “以往的阔纳协海尔村,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大多数人宁愿过着‘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也不愿意换换脑子,改变现在的生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马德义说到。工作队入驻以后,走家入户给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做思想工作,利用农民夜校为村民放映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大发展、大变化,鼓励大家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敢于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

  为引导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增加致富门路,驻村工作队积极当起了“红娘”,帮助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村民四处找寻“好婆家”。在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33名村民在阿拉尔洁丽雅纺织厂、阿克苏华孚色纺纺织厂等单位实现就业,经过培训和试用后转为正式员工,成了产业工人,每月工资可达3000元至4000元。

  在工作队的努力下,村里先后有144名年轻人走了出去,有的成为产业工人,有的选择自主创业。工作队还先后组织136名村民走出家门,到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采摘棉花,每人实现增收7000—8000元。

  “真是非常感谢你们,我现在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要不是你们,我可能还在村里闲着呢。”村民依里合木给工作队打电话时高兴地说。

  让畜牧养殖成为“新起点”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阔纳协海尔村人均耕地不足3亩,靠传统农业只能维持基本温饱。工作队根据每个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多少、基础条件好坏、人员总体结构等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发展生产、就业转移脱贫、政策兜底脱贫、教育脱贫等措施。通过与村“两委”深入调研后,选定了“短平快”畜禽养殖作为扶贫产业,建起牲畜“移动银行”,铺就群众致富路。

  “我原来在外打工,但收入不高,今年想回家发展养殖业,主要想养鹅”,村民迪力夏提 · 买提尼亚孜给工作队员说道。经过实地调研,工作队全力支持他的想法,并筹措资金为他购买了500只鹅,帮助他发展养殖。

  目前,工作队正和村“两委”通过成立养殖合作社的方式,扩大规模,减少成本,带动周边农户加入,进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我想扩大自己的羊圈,今年想把自己的羊增加至100只,牛增加至20头”,村里的养殖大户阿布拉 · 艾合太木兴奋地向工作队谈了自己的发展设想。现在,全村147户贫困户多以畜牧养殖为主,平均每户增加收入1万余元。

  让结对帮扶成为“新焦点”

  工作队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契机,积极与派出单位联系,通过结对走亲,让结亲干部到各自的“亲戚”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发展庭院经济。

  干部赵来华给自己的“亲戚”吾守尔 · 艾买提略算了一笔账,他家门前是一大片湿地,发展庭院经济条件优越,可以养鸡、养鸭、养鹅,房前屋后可以种菜、种果树,院子里可以种葡萄,既美化了庭院环境,也增加了收入。

  “我想初步给他送上10只两个月大的鸡苗或鸭苗、鹅苗,养起来比较容易,成活率高。等这些家禽长成之后,可以卖鸡蛋、鸭蛋、鹅蛋,也可当作肉禽卖掉,至少可以增收1000多元。明年再给他修小拱棚,房前屋后种菜,再送些优质品种果树苗,院子里搭上架子种上葡萄,一年至少又可以增加5000元收入。”帮助”亲戚“发展庭院经济,赵来华有着清晰规划。

  驻村以来,工作队还开展了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帮扶活动,对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25名困难学生发放爱心助学金2.1万元,助力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出资12万元建设325平方米彩钢板房和160平方米的棚架菜市场,带动了2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通过工作队帮扶,村民勤劳致富的意识逐渐提升,贫困人员的“等靠要”思想也逐渐改变,村民们想致富、要致富的决心更加坚定。工作队员们用真心助力脱贫,正携手阔纳协海尔村的村民们在致富路上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贺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