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月嫂培训、走进车间实习、追着专家学艺

铁岭的农民不猫冬

2017年12月13日 16:32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躲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是不少东北农家猫冬的方式。在辽宁铁岭,这样的“日常风景”发生了变化:有妇女参加免费培训,还拿到了证书,进城当月嫂月入过万;有农民拜师傅学手艺,掌握了汽修、电焊等技术,并在校企联动机制下找到了工作;还有种植户紧跟下乡专家,在课堂上、田地间取经受教,实现了增产增收。

  “过去在铁岭,秋收后天气转冷,庄户人家只能躲在家里猫冬,围着热炕头看电视、打麻将的闲人不少。”在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班上,龙山乡农民张玉峰说,“可自打去年参加了这个培训班,根据所学搞起了特色玉米种植,今年每亩地多赚了近1000元。”

  张玉峰的经历,在“辽北粮仓”的铁岭并不是个案。记者在铁岭县、调兵山市、西丰县等地采访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家门、走进课堂,“冬闲”成了“冬忙”。

  免费培训颁证

  月嫂月薪过万

  “我已经在北京工作了1年多,月工资超过了1万元。”铁岭县凡河镇贺家屯村村民郭娜说。而就在一年前,43岁的她还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平时做做饭,忙时种种地。

  “去年10月份,我赶集时看到一份传单,原来是俺们镇的凡城惠工总社服务中心免费培训月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来到镇上报了名。

  “一共培训了30多天,培训完了还要考试。合格后,由铁岭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证书,全程不收咱一分钱。”郭娜说,“就算不出去工作,也能长点见识,照顾孙辈没问题。”作为经验丰富的月嫂,郭娜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五月份,“现在不是客户来挑我,而是我挑客户。”

  “母婴护理,就业需求非常大。我们中心联系了铁岭市就业局推荐的国家级育婴师,同时与沈阳、北京等地的母婴护理公司签订协议,共有131位月嫂进京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惠工总社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成说。

  在培训班里,专业护理老师手把手地为大家传授技巧与经验。就连过道里,也被坐在塑料板凳上的学员们挤得满满当当。“俺想着农闲时能给家里多挣点钱。月嫂收入高,尤其是持证上岗的,这免费培训真是帮了大忙。”学员隋艳杰说。

  “除了产妇日常生活照料、母婴护理、婴幼儿营养管理等基础知识外,我们还特意安排了职业道德与礼仪课,让每一个学员更加专业。”国家级育婴师朱立杰表示。

  “我们还开设了中式面点、电工电焊、家政及养老护理等培训班。截至目前,共开设了25期,累计培训出了1000多个合格的农民工。”王成说。

  教学深入浅出

  校企信息共享

  “师傅好!”“徒弟们好!”在调兵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班上,参加培训的农民与培训科长、培训师代贵山相互问好。

  师生变成师徒,学技术也变成传手艺,这一下子拉近了代贵山与农民工之间的距离。5年来,代贵山带出的徒弟有1300多人,很多人成长为车间、工地的技术骨干。

  代贵山今年46岁。他从师范学院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曾在企业从事图纸设计、模具开发、机床操作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职教中心的培训老师以后,他就一心扑在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工作中,探索出一套让农民易学易懂的好办法。

  “师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俺们农民学得快。而且有了证书,以后也不用出苦力,年龄大点也能找到工作。”35岁的农民工刘恒说。3年前,文化程度不高的刘恒在父亲的陪同下,慕名来到职教中心学习数控机床操作技术。面对数控机床操作面板,刘恒傻眼了,“全都是英文和符号,俺哪懂啊”,当时就要打退堂鼓。代贵山递给刘恒一张与操作面板一样大小的纸,纸上画着与操作面板一样的键盘,只是英文译成了中文。刘恒一下子就安心了,学得也起劲了。

  如今,刘恒已是辽宁鑫丰矿业公司数控机床车间的技术骨干,对工艺中涉及的外语和符号也了然于胸。

  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实践能力,代贵山第一堂数控机床课程,就要求农民工把数控机床前前后后摸个遍,再开动机床看个遍,让农民工快速掌握机床部件和使用规程。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实践能力,代贵山用蜡做加工件,告诉农民工可以随意“浪费”,因为蜡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培训成本,也保证了教学安全。

  职教中心还实行校企联姻,建立技术人才库,与辽宁省内几十家企业实现用工信息共享。“市场上啥工种最紧俏,我们就聘请哪样的老师。我们职业中专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能教育,建有机床、汽修、电焊、电工等实训车间,并聘请高级工程师授课,每年能有1000多人找到满意的技术工作。”职教中心的负责人表示。

  专家下乡会诊

  农民上学取经

  在西丰县振兴镇农民学校的教室里,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六哥,今年你家一个蘑菇棚子最少得挣两万多吧?整蘑菇,你在咱村最牛了。”“要说牛,还得说县里请的专家牛。没有他们支招,咱再使劲也白搭。”振兴镇仁义村农民都业平笑着说。当辽宁省职业学院的食用菌种植专家走进教室时,从十里八村赶来的农民们立即拿出笔和本子,身子坐得笔直,像小学生一样等着老师给他们带来致富“真经”。

  正是这些食用菌专家,给予过致富路上的都业平“救命之恩”。

  话还得从去年春天说起。当时,头脑活络的都业平听说整香菇挺挣钱,从亲友处借了4万元,加上自己的积蓄,建起了两个大棚,放了2万棒香菇菌。就在等着采摘的节骨眼上,都业平发现,自家的蘑菇不是柄粗盖小,就是菇盖畸形的“丑八怪”。这样的香菇,咋卖得出去?这可愁坏了都业平。

  就在这时,县劳动就业局带着省农职院和市、县农委的食用菌专家下乡进村,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都业平找到“救命稻草”了。他急忙赶到镇里,扯着专家的袖子就往自家的大棚里走。经过专家的“会诊”,造成都业平家香菇畸形的原因是大棚通风不畅。去了“病根”,当年都业平家的香菇长得又大又壮,一个棚子净赚2.6万元。打这起,都业平只要听说有专家来讲食用菌技术,他就一次不落地撵着学。

  整香菇大棚的门道,都业平越弄越通。今年,都业平利用扶贫互助金带动5个贫困户建起了18个大棚。贫困户不仅当年还清了贷款,而且收入过了万。

  作为铁岭市唯一的省级贫困县,西丰县年初以来有2869位农民享受到了免费培训、上门指导服务;1723人获得了市级以上劳动技能等级证书;在县劳动就业局的帮助下,1211位农民成功创业,农业专家培育的致富产业带头人发展农村致富项目26个,带领3600多个贫困户实现脱贫。

  此时的铁岭,北风呼啸,雪花纷飞。然而一场场月嫂、电工、焊工、家政服务、果树园艺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却如冬日暖阳一般,把老百姓的脱贫致富路照得通亮。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05日 23 版)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