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大学生说新疆|感恩祖国,心系家乡

2017年12月21日 10:39   来源:天山网原创

  【编者按】自治区大型网络文化活动“万名大学生说新疆”是2017新疆“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活动自开展以来,通过百所高校联动、百家媒体报道、千家作品参与、万名网民互动,影响青年千万人,形成强大宣传态势,齐声共鸣唱响爱国爱疆主旋律。从“校园接力说新疆”、“大学生暑期返乡说新疆”、“共同感恩祝福新疆”到“海外大学生说新疆”环节,我们将继续推出系列优秀稿件,充分展示大学生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感恩党、感恩祖国、热爱家乡、团结奋进的赤子心声,传播新疆正能量。

  德国留学生 地力夏提·依夏提

  我的父母是普通的职工,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会用朴素的人生阅历给我阐述做人的道理。父母讲的最多的是做人要知足感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不会有我们如今和谐美好的生活。我的爷爷是一名汽车驾驶员,哪儿有重大工程,哪儿就是他的家,见证了许多从无到有。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跟着党走就有馕吃”,他们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吃饱饭,如今不仅吃得好,衣食住行样样都好。父辈们用朴素的语言诉说着老百姓对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

  我一路走来更是需要感恩党和国家的教育与培养,没有党的教诲、祖国的关怀就没有如今的我!2003年,我获得了去内地上高中的机会。“新疆班”当时才试行几年,名额少、竞争激烈,我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天津的高中学习经历让我毕生难忘。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出疆,第一次去首都北京,第一次目睹最繁华的城市,许多的第一次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高中那几年是温馨的,来自新疆的各族学生同本地学生共同学习,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如同一家人一样。我们把天津当成了第二故乡,因为我们亲爱的老师们如同我们父母一样关爱我们。

  因为国家的好政策,加上学校老师的用心培养和各族学生的勤奋努力,内地新疆班很多毕业生都成为所在行业的中坚力量。

  带着感恩的心,在大学里我努力学习,拓展我的专业知识。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各类奖助学金极大地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没了后顾之忧,让我更专心地完成学业。

  2011年我进入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导师黄晓葛带我走上了科研的道路,让我学到了科研工作者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方法。三年的硕士生活过得充实又有挑战。

  硕士毕业后,我进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工作。入职第二年,我很荣幸地成为第二批“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成员,赴巴楚县阿瓦提镇驻村一年。刚到基层,让我这个在内地求学十多年的“城市娃”处处觉得新鲜。为了做好驻村工作,新疆地震局制定了工作计划并部署实施,工作队成员齐心协力为村民谋利益。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一点,让基层发展起来不能只靠“扶”,得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智慧。驻村工作队员决定给考上大学的村民子女提供奖学金,以这样的方式鼓励并帮助有志向、求上进的村民子女。因为教育是发展的根本,只有人民的综合素质高了,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目前在南疆基层积极推行职业教育,使每个青年有一技之长,掌握一项安身立命的本领。这些政策无一不体现着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

  一年的基层经历让我成长不少,让我看到了基层村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回到单位后,局领导肯定了我一年的工作表现,鼓励我继续深造学习,在专业知识上更上一层楼。

  在局领导的鼓励下,我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项目,并成功获得了资助,赴德国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位。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很难想象我会走到这一步。

  我拥有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予我的。我在德国已经快一年了,虽然身在国外,但经常关注来自祖国的各种报道。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给我们指明了新方向,带来了新机遇,我期待着学成回国后,为家乡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何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