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农业强不强 关键在提质增效

2018年01月10日 11:43   来源:新疆经济报

  编者按:前不久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做强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帮助农民致富方面,新疆各地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2018年又有哪些计划和打算?特推出关注“三农”系列专题报道,今天推出第一个专题。

在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泽西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包装土豆粉丝。土豆精深加工让当地农民增收有了保障。

  精深加工让土豆升值

  1月7日,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泽西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西公司)食品包装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身穿绿色工作服、戴着口罩和帽子的员工,正在加班加点地包装公司的产品土豆粉丝。

  “我们的产品销量很好,快过年了,要给各大商超、餐饮场所备足货。”泽西公司总经理朱平说。

  朱平是土生土长的巴里坤人,当地人家家种土豆,人人吃土豆。遇到好的行情,土豆变成“金疙瘩”。行情不好,土豆发霉出芽,没有人要。朱平就琢磨:咋样让土豆保持高价值呢?

  朱平从方便面上受到启发:让土豆升值,就要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土豆精深加工,实现由简单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朱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公斤土豆的市场批发价在1元左右,5公斤土豆能出一公斤淀粉,一公斤淀粉的利润有1.5元,再把淀粉加工成粉丝,一袋80克的水晶粉丝超市售价是2.5元,提升了土豆的价值。

  有了思路,朱平立刻行动,带着团队一边去内地考察、做市场分析,一边开始购置深加工设备。

  2014年,泽西公司投资1200万元,其中市、县财政给予泽西公司130万元帮扶资金,建成了年产3000吨马铃薯粉条(丝)的加工厂,主要生产马铃薯水晶粉、韭叶粉皮等15个品种的产品。目前,泽西公司每天生产上千件各品种桶装、袋装粉丝,产品远销河南、乌鲁木齐等地。

  “巴里坤县地处天山北坡,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出产的土豆淀粉出粉率比甘肃等地高出约2%,口感沙又甜。”说起家乡的土豆,朱平满脸自豪。

  泽西公司的土豆粉也赢得顾客及专家的认可,在去年11月举办的第八届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上,泽西公司“石奶奶”牌粉丝获得金奖。

  土豆升值了,巴里坤县种土豆的农牧民钱包也鼓了起来。

  巴里坤县石人子乡石人子村村民褚学军家的20多亩地,以前也种土豆,但收入不稳定,现在,他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把地流转给泽西公司,并在泽西公司的土豆种植基地干农活,每月还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了,从4月份到11月份给合作社打工还有收入,我家的日子比以前过得好多了。”褚学军说。

  和褚学军一样,当地有500多户农民把3500亩地流转给泽西公司,在泽西公司打工。

  现在,泽西公司的土豆种植基地已经形成“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的经营模式,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农牧民增收。

  “2018年,我有两项计划。一是完成淀粉加工厂的设备安装,直接把哈密的土豆加工成淀粉,省去中间环节,形成土豆种植、生产、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二是把到内地的物流成本降下来,进一步打开内地市场,带动更多农牧民增收奔小康。”朱平信心满怀地说。(记者于梦冉 通讯员郝婧)

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的农民,依靠葫芦种植和雕刻走上脱贫路。

       棉海里浮起葫芦经济

  元旦过后,阿布都尼亚孜·阿合尼亚孜要让家里有新气象:旧电视机、旧摩托车全淘汰掉,换成新的。

  阿布都尼亚孜这么大方,是因为去年有了好的收入。

  1月5日,望着屋子里摆着的几个葫芦,他对来访的乡干部说:“没想到小小的葫芦,给我带来1.5万元的收入。”

  阿瓦提县被誉为“中国长绒棉之乡”,在该县英艾日克乡阿热阿依玛克村,一些农民从20年前就开始种棉花。阿布都尼亚孜认为,村里的土地最适合种棉花。每到10月份,村里的棉田连成一望无际的“棉海”,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可是,受市场因素影响,棉价并不稳定,而且种棉成本不断上升,阿布都尼亚孜等棉农仅靠种棉花难以持续增收。

  另一方面,农民习惯了种棉花,想要改变难度很大。

  大田里不好调整作物品种,英艾日克乡党委、政府就从闲置土地上找突破口。闲置土地包括农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道路两旁不利于种植农作物的空地,干部引导农民在这些地方种葡萄。

  听外出参观学习回来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说,很多地方的农民种葡萄是用来制干或酿酒的,一亩葡萄的收入比一亩棉花高多了。

  不到两年,阿布都尼亚孜等英艾日克乡的800户农民建起了90公里长的葡萄长廊。9万余株葡萄种下去后,农民一点不愁葡萄的销路,因为县里有几家慕萨莱思加工厂,需要葡萄做原料。

  葡萄不像棉花,当年种当年有收益,要3年才挂果。为此,英艾日克乡党委、政府鼓励农民在葡萄架前种葫芦,一颗葫芦籽种下去长成葫芦藤,当年就结出葫芦。把这些葫芦集中起来,可以雕刻成工艺品出售。

  阿布都尼亚孜曾在院子里种过葫芦,葫芦成熟后可以做舀水工具,此外,还能干什么,他不清楚。当他看到乡里办起了葫芦雕刻、绘画培训班,还要建葫芦雕画加工厂后,才明白乡里为何鼓励大家种葫芦。

  2017年10月,阿布都尼亚孜种的上千株葫芦,成了村里大渠边的一道风景。

  一个葫芦收购价5元,3000余个葫芦的收益相当于种10亩棉花,这让阿布都尼亚孜乐得合不拢嘴,他打算以后把一部分棉花田改成葫芦田。

  村干部亚森·吐尔洪说,阿布都尼亚孜等一些农民种葫芦,不仅是种植户增收,也带动了很多非种植户增收。英艾日克乡以“种植—雕刻加工—销售”的模式来经营葫芦产品,带动了大批富余劳动力就业,进一步解决了村里“创业难、就业难”问题。

  在英艾日克乡党委副书记姚歆眼里,这两年,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英艾日克乡成了长绒棉、红葡萄、葫芦种植大乡。2018年,乡里还要与兵团第一师十团进行土地流转合作,加快转型农业种植模式,打赢全乡脱贫攻坚战。(记者张治立 通讯员王延琪)

       山窝里种出了金豆豆

  寒冬,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

  乡月亮地村,在天山脚下显得格外静谧。这几天,村民吕峰的家里却很热闹,来他家取“经”的乡亲络绎不绝。

  鹰嘴豆,已和木垒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天山奇豆”,是新疆响当当的品牌。

  因为擅种鹰嘴豆,吕峰在英格堡乡,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在鹰嘴豆种植上,他带了好头。

  英格堡乡原先以种小麦闻名。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价格受到冲击,而英格堡乡山旱地多,粮食产量不高,种粮收益非常微薄甚至不赚钱。

  “这地不能扔,还得种下去,但山窝窝里种什么赚钱呢?”吕峰陷入沉思。

  2015年,木垒县已经有了“天山奇豆”鹰嘴豆品牌,但产量并不大,名气也不高,不少人对鹰嘴豆还不了解。

  吕峰认为,在人们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含有高蛋白、高饱和脂肪酸、高纤维素、高钙等有益于人体健康营养的木垒鹰嘴豆,肯定会有市场。

  他了解到,鹰嘴豆根系发达,耐旱性强、固氮力强,而鹰嘴豆的茎叶,更是优良的饲料原料。如果与小麦等越冬作物套种,小麦不会减产。

  说干就干。吕峰找到月亮地村党支部书记闫向福,两人想法不谋而合。不久,村“两委”开始动员村民大面积种植鹰嘴豆。

  有村里支持,有村干部和技术人员服务,有种植大户带头,月亮地村的鹰嘴豆种植面积一年就达到了5000多亩。

  鹰嘴豆成熟后卖不掉咋办?了解到吕峰和闫向福的担心,时任英格堡乡乡长的武开铖主动找到他们,答应帮助他们联系销路。

  没有了后顾之忧,吕峰和村民们专心种起了绿色有机鹰嘴豆。

  2017年初,英格堡乡成立了“农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优质鹰嘴豆,并与木垒县鹰哥鹰嘴豆加工厂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如今,英格堡乡的鹰嘴豆种植面积已达2.4万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30%。

  去年,农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收入已逾百万元,鹰嘴豆成了英格堡乡的一张名片。

  “今后,我们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立致富示范点,同时,培训农户利用‘互联网+’等营销模式,进一步打响农产品品牌。”英格堡乡党委书记冯锦年说。(记者于熙 通讯员田栋)

这几年,依靠精湛的葡萄种植技术,李淑萍走上了致富路。图为李淑萍在给葡萄树抹芽定枝。

       技术提升助葡萄增收

  1月7日,兵团第五师86团农艺2连职工李淑萍打开自家的冷库,她看到,去年种的葡萄已经全部卖完了。

  李淑萍是连里的葡萄种植大户,2017年,她种葡萄的收入超过20万元。

  2008年,李淑萍在2连承包了16.2亩地,第一次学种红提葡萄。那时,她对种葡萄一窍不通。好在连队有技术员,身边还有种植户,李淑萍一边种一边向他们请教。团场每年都会举办几次葡萄种植技术培训大会,有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每一次,李淑萍都是最积极的一位。

  2010年春,她种的葡萄很长一段时间不发芽,这让她急坏了。技术员告诉她,因为冬季气温太低,葡萄苗大面积冻死了。连队里她的几个朋友看不到种葡萄增收的希望,干脆回了老家。

  李淑萍再三考虑后,决心留下来。在团场组织下,连队引进克瑞森葡萄,李淑萍第一时间加入葡萄新品种栽培要点及精细化管理的学习队伍中。

  2013年,李淑萍的葡萄挂果了,收入达到9万元。

  这些年,李淑萍在提高葡萄品质上不断下功夫,在抹芽、定枝、疏果、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她严格按照管理要求操作。

  2015年,李淑萍借助青年创业项目向银行贷款20万元,投资兴建了一座库存量为500吨的冷库。

  为了确保葡萄长势好、无病害,园艺2连不断开展技术培训,提升种植管理水平。

  加大培训力度的效果很明显。如今,该连种植的葡萄在病害防治方面的成本不断降低,早熟品种上市的时间逐年提前,葡萄价格始终维持在每公斤10元左右。

  同时,园艺2连积极组织种植葡萄的职工发展合作社,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新模式。此外,还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自主创业。

  “现在,团场的政策很好,职工建冷库还有创业补贴。在团场干,我有信心!”李淑萍笑着说,“今后,我还要开设网店,在网上销售葡萄,按种植、生产、贮藏、销售一条龙模式,把葡萄销往全国各地。”(记者成越越 通讯员杨素英)

鹰嘴豆是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农产品的一张名片,图为工作人员在天山天池风景区向游客展示鹰嘴豆产 品。李伟供图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