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工作队带着村民蹚出“生财之道”

2018年01月22日 10:08   来源:新疆经济报

       伊犁州财政局、农发行驻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科镇莫因卓勒村工作队组织49名妇女创办了托斯服装刺绣合作社。图为1月11日,合作社的妇女正在学习刺绣技能。于春宁 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财政局、农发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

  先找到穷根子 再定下致富路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任华 通讯员殷仲平报道)站在山顶俯视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科镇莫因卓勒村,只见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安居富民房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格外醒目,如同一幅精美的油画。

  然而,在2017年以前,这个村还不通电、没有自来水……

  2017年以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财政局、农发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瞄准莫因卓勒村贫困的关键点,紧盯“短平快”小项目,打响产业脱贫、分类施策攻坚战。

  “牧民居住分散,传统畜牧业水平低,牧民增收渠道窄……这些都是制约莫因卓勒村发展的关键。”经过反复调研分析,工作队总结出该村的“穷根子”。

  居无定所则人心不安。针对这一问题,工作队经过科学论证后,从2017年5月开始,陆续帮助748名牧民建房187套,其中连片安置53套。集中连片安置牧民定居彻底解决了牧民因分散居住导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的问题。

  牧民拖塔 · 木哈力木家以前一直住在山上,吃水要从山下拉上去。“因为党的好政策,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家里水、电齐全,还买了洗衣机、电视机。现在,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1月11日,拖塔开心地谈着现在的新生活。

  2017年,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莫因卓勒村各类惠民项目投资规模突破3000万元。新修了37.25公里道路,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的1500亩高标准农田,退牧还草工程种植牧草5000亩,新建300平方米活动用房,实施1万立方米牲畜粪便有机肥建设项目等,帮助牧民从传统产业向多元化产业迈进。

  另外,工作队还注重打造人居环境,改善村容环境,沿山、沿路植树22748株。

  利用庭院经济投资小、见效快的优势,工作队因地制宜发展庭院养殖、种植等项目。

  2017年5月,工作队将8500只鸡苗、195箱天山黑蜂、2000棵蔬菜幼苗、23000棵各类苗木陆续送到贫困户手上,还为贫困家庭组建了养鸡合作社,先后组织4名家禽养殖带头人、13名养鸡贫困户到周边县市企业免费参加专业技术培训,让牧民通过养鸡拓宽增收的新路子。

  2017年10月,莫因卓勒村独有的托斯系列草原商品鸡、蜂蜜陆续上市了,牧民的腰包也慢慢鼓起来,贫困人口人均收入3207元以上。

  参与养鸡合作社的牧民热斯伙加 · 斯尔山拜在养鸡销售兑现大会上获得了11468元现金。“没想到我在照顾父母的同时,还挣了这么多钱,太感谢工作队了!”手里捧着一大沓钱,热斯伙加满脸笑容。

  【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

  “输血”必要“造血”更重要

  新疆经济报讯(通讯员刘维报道)1月8日上午,在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塔尔开其克村村委会的会议室中,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干部、村干部认真总结着一封封村民上交的《自愿脱贫申请书》上的脱贫计划。

  塔尔开其克村是一座平均海拔2200米的国家重点深度贫困边远牧区山村,由于自然环境差,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如何带领该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工作队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工作队队长王韶辉说,2017年驻村后,工作队在广泛调研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走“半牧半农、以牧为主、以农为辅、主辅并重、兴农养牧、循环发展”的脱贫攻坚之路。很快,工作队编制了《美丽乡村发展建设规划》,按照种植、养殖、办公、生活四个功能区的布局,解决塔尔开其克村长期以来农牧业发展小而散的问题。

  阿克陶县委、县政府对该项规划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确定了塔尔开其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6个,为村里解决了2946万元项目资金。

  随着自治区林业厅50万元绿化工程、江苏援疆资金中的首批35万元水利工程、自治区财政厅135万元扶贫等专项资金的到位,塔尔开其克村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同时,自治区煤田灭火工程局为村里捐建了价值7.5万余元的浴室和厕所,投入21万余元维修了村里20多公里的牧道,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也先后投入15万元,为村里硬化了552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场所地面,修建了30平方米的彩钢房卡点值班室等附属设施……

  王韶辉介绍,要想实现“真脱贫、脱真贫”,“输血”很重要,“造血”更重要。

  工作队核算每位村民家庭收入、致贫原因、发展短板,制定出一户多策、一人多策的脱贫措施。

  塔尔开其克村村民大多为柯尔克孜族牧民,他们有传统刺绣的手艺。根据这一特点,工作队和村“两委”向贫困户发放了151台价值75.5万元的刺绣机。

  在工作队的组织下,166人到疆内外务工,务工收入达220万元。工作队还为村里争取到200多万元的“扶贫牛”“扶贫羊”项目和400多万元的“两免一贴”贷款项目,并发动困难家庭富余劳动力应聘村保安、厨师等岗位。

  2017年,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69户657人,目前还达不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仅为9户35人,今年,这些贫困户将有望全部实现脱贫。

       2017年12月31日,昌吉公路管理局驻木垒县博斯坦乡阿克卓勒村工作队表彰奖励2017年外出务工优秀牧民、群众工作先进个人和积极分子。图为牧民们骑着刚领到的心爱奖品电动摩托车。薛棣 摄

  【昌吉公路管理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

  村民外出去务工 干得漂亮还奖励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贺红艳报道)“谢谢工作队,帮助我外出务工挣到钱,摘掉了贫困帽,还被评为村里的外出务工优秀牧民,奖励我1500元的大红包,明年我更有信心多干多赚钱。”2017年12月31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乡阿克卓勒村村民阿德力别克怀揣着奖励金高兴得合不拢嘴。

  “今天我领到的奖品是一辆电动摩托车,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关爱。”牧民毛利夏利甫激动地说。

  阿克卓勒村共有村民263户1026人,主要靠放牧为生,经济收入不高,全村有26户相对贫困户。在2017年年末,这26户贫困户年收入都达到了5000元,全部摘掉贫困帽。

  当天,昌吉公路管理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组织召开了2017年度村民表彰大会,表彰奖励阿克卓勒村150多名外出务工优秀牧民和群众工作积极分子等,村民们有的领到了奖金,有的领到了摩托车、电动车、被子等。

  阿德力别克说,以前他家靠放牧为生,收入少。2016年,工作队组织村民外出务工,他成了昌吉公路管理局下属吉木萨尔养护站的一名养护工,一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2017年,尝到了甜头的阿德力别克带着妻子、女儿一起外出务工。半年时间,一家人挣回了4.5万元。

  “这两年我们务工挣到了钱,家里的贷款也还清了。是外出务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今年我们一家人还要出去务工,用挣来的钱买50只羊扩大养殖规模。”畅想着今年的生活,阿德力别克充满了希望。

  村民胡家木汗也成为一名养护工。2017年半年时间,收入就达到1.5万元,一家人脱离了贫困生活。“有了工作队帮忙,日子更好了。今年我还要去打工。”胡家木汗说。

  工作队队长祁军介绍,为了帮村里的贫困户和富余劳动力增收,2017年年初,工作队通过多方协调,发挥自身优势,联系有用工需求的单位,提供养护工、保洁员、厨师等工作岗位,同时为保障牧民外出务工时的各项权益,工作队和村委会联合注册成立了一家劳务派遣公司,村里所有外出务工人员的薪资待遇和社保缴纳都由公司同各用工单位对接。

  “现在村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特别高,外出务工人数明显增多,2017年有85名村民到昌吉公路管理局所属单位务工,一年下来务工收入超过200万元,26户相对贫困户实现了脱贫。2018年我们计划组织120人务工,帮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祁军说。

  为提高村民的收入,工作队在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时,还通过引进渔具加工企业,给在村里照顾父母孩子、不能外出务工的妇女提供增收渠道。

1月7日,在乌什县阿合雅镇果鲁克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为村里带动贫困户脱贫就业的养殖大户发放分红奖励。徐红 摄

  【乌什县机关工委、阿克苏公路管理局乌什分局、乌什县行政服务中心“访惠聚”驻村工作队】

  一户一人就业脱贫充满希望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治立 通讯员牛海燕报道)木合塔尔 · 亚森有个打算,春节回家过年,要和妻子好好地宣传外出务工的好处。他相信,他们两口子把每人每个月3000元工资公布于众时,村里没出去务工的年轻人,肯定会心动的。

  在乌什县阿合雅镇果鲁克村,木合塔尔和妻子不是务工人员中收入最高的。即便如此,他也很快摘掉了贫困帽。2018年元旦之前,村里开了表彰会,木合塔尔等作为优秀外出就业人员受到了奖励。

  “2017年,我们经常对积极就业者进行奖励,鼓励他们努力赚钱,通过劳动力转移来实现脱贫增收。”1月10日,乌什县机关工委、阿克苏公路管理局乌什分局、乌什县行政服务中心联合驻果鲁克村工作队队长肖良才说。

  果鲁克村靠近山区,是乌什县较为偏远的一个村。2017年2月,工作队进驻以后,发现拥有4300余人的这个村人均耕地少,收入渠道单一。地少就要外出就业,工作队摸排调研后发现,以前出去过的人不少,但因缺乏技能,实现稳定就业的人不多,后来村民就懒得出去了。

  在如何转移劳动力就业上,工作队实施精准扶贫,针对每一户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为了让村民消除顾虑,一心一意就业,工作队动员大家:一户一人就业,脱贫不成问题。

  村民艾孜买提 · 夏力在青岛市已务工3年,每年回来两次。工作队利用他回家的机会,邀请他在村民大会上宣讲,鼓励他带动更多的乡亲走出去。能说一口流利国语的艾孜买提在宣讲时说:“你们要先学好国语,语言通了才便于打工挣钱。党的政策非常好,出去后只要勤劳,钱好挣得很!”

  艾孜买提还把堂哥、堂弟等亲戚朋友带了出去,他们在青岛市一家木业公司工作,一年可以赚3万余元。艾孜买提的哥哥赛买提 · 夏力在克拉玛依市做干果生意,看到弟弟成了外出务工带头人,也愿意给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提供帮助。

  2017年,经工作队帮助,到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务工的年轻人达到了350人,其中包括木合塔尔夫妇。

  对于确实离不开家的村民,工作队设法帮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如肉孜菇 · 毛拉肉孜,她的丈夫因交通事故去世后,她和8岁的孩子相依为命,工作队帮她在村幼儿园找了一份做饭的工作,又帮她联系到村子附近的葡萄种植基地打零工,她家的脱贫问题开始破解了。

  组织村民到修路建房等工地上务工,成立畜牧业养殖协会、蔬菜协会等方式解决村民就地就业……工作队想了很多办法。

  2017年,全村做到了家家户户都有一人或多人实现就业,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