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份子钱的烦恼

2018年01月22日 11:16   来源:塔城日报

  天山网讯(通讯员何良报道)现如今,随份子钱这个不成文的惯例,似乎已经在普通中国人的社交生活当中十分普遍,随份子钱的对象从亲戚到朋友再到同事覆盖面极广,具体事例有婚丧嫁娶,喜迁新居,孩子满月、升学等无所不有。那么塔城人对份子钱的态度如何?随份子钱给普通市民的生活又带来了哪些影响?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份子钱:名目繁多,水涨船高

  现年43岁的塔城市民邵慧文经营着一家小商店,面对现如今花样百出、水涨船高的份子钱她感到很困惑。

  邵慧文说:“光今年我收到的各类请帖就有几十份,而且这些年份子钱也是水涨船高,一路飙升,一出手少则两三百,多则五六百元,一年下来还真花出去不少钱,这还不包括关系较近的亲戚和关系较好的朋友。亲朋好友的婚丧嫁娶等自然要去,但是还有一些请帖就很莫名其妙,让人非常困惑。”

  邵慧文举例说:“有些人一年都不联系一次,甚至我连名字都记不全,结果一到请客摆酒席就给我发请帖、打电话。还有一次,一个不怎么联系的朋友的远房亲戚去世了,竟然也联系我,我们塔城人好面子,请帖、电话来了,也不好意思不去吧?去了吧,那肯定就得随份子钱,有时候心里很不舒服。”

  现年47岁的市民杨如甫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说:“我记得二三十年前我父亲那一辈也有随份子钱的习惯,但是那时候只有婚丧嫁娶的大事,大家才随礼,所以一年也就给不了几次,而且每次就给5块、10块、20块,也不至于影响家庭经济。”

  杨如甫说:“现在随份子钱的名目实在太多了,乔迁要给,升职了也给,甚至连朋友孩子过生日、考大学也都要给,而且份子钱的分量这些年也越来越重,动辄几百,多则上千,想想真的很无奈。”

  份子钱带来经济负担

  塔城市民阿米娜今年28岁,参加工作已经有5个年头了。刚工作的头几年,她对随份子钱没什么概念,觉得都是朋友,随点心意也是应该的,更何况大家都在随,自己不随又觉得不太好。

  直到有一天,她回过头来算了一笔账,发现自己每年在份子钱上的支出少则五六千元,多则上万元,而阿米娜每个月只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随份子钱的支出几乎花掉了她20%的收入。

  阿米娜说:“大学毕业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周边朋友都是年轻人,再加上单位的同事,一年收到的请帖大大小小不下二十个。那时候只要收到请帖我都会去,根本没想过到底会在这方面支出多少。直到随着时间推移,发现自己总是处于“月光”状态,回过头反思才发现随份子钱已经成了自己的一项重要开支,甚至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眼看着自己入不敷出,阿米娜这才想着改变最初的想法,重新审视自己的随礼观念。

  “现在很多请帖我就推却不去了,只有重要的场合才去。”阿米娜说。

  市民何燕今年50岁,谈起随份子钱带来的烦恼,她也和许多人一样有一肚子的苦水。

  何燕说:“对于我个人来说,毕竟已经在社会上站稳脚跟,随礼也不至于影响生活。但是我的女儿就不一样了,她今年25岁,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底子薄面子重,年轻人朋友又多,300元、500元支出的份子钱每个月都有好几笔。每年五一、十一、年底这几个时间段,是大多数年轻人扎堆结婚的时间。每到那时候,我女儿的所有收入全部用来随礼都不见得够呢。”

  “我女儿没办法,只能从平日的吃穿里省吃俭用,有时候我看着心疼,只能想着法子给她支援一些,帮她渡过难关。”何燕说。

  呼声:礼尚往来应回归初心

  市民李克楠今年35岁,谈起现在社会上愈演愈烈的随份子钱之风,他有自己的看法。

  李克楠说:“随份子钱原本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礼尚往来美德的一种延续,但假如所有的礼都以现金的方式进行兑现,加上大家互相之间的攀比心理,本来好的一种习惯就逐渐失去了最初的美好,带有铜臭味了。”

  “现在有些人有一种误区,觉得礼越重情义就越重,将份子钱的多少作为衡量相互间情谊的重要标准,这实则是一种金钱至上的逻辑。我们中国人讲究的礼尚往来绝不是简单的物质给予,而更应该是一种融入真情的友好交流。君子之交淡如水,怎么能被一份现金代替了呢?”李克楠说。

  市民何燕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她说:“这些年随着大家日子越来越好过,一股攀比之风也慢慢兴起,现在不只是大人,连十几岁的孩子过个生日,互相之间也要动不动请客送礼,影响特别不好。”

  何燕说:“有些人就以礼尚往来这句话来为毫无节制的随份子钱行为正名,实则他们误解了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我希望大家都能清醒过来,也行动起来,办事从简的同时,端正收礼和送礼观,别再让变了味的习惯成为大家的经济负担,甚至精神负担,让礼尚往来的美好品德回归最初的本真。”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