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搅热”冬季农牧民夜校

2018年01月23日 12:00   来源:天山网原创

  天山网讯(通讯员王胜亭报道)课堂设到村委会、农户庭院、田间地头,农民白天忙农活,晚上到农牧民夜校学文化、学政策、学技术,“共享课堂”“专家课堂”“网络课堂”成为农牧民夜校主阵地,“专家送学”与全媒体相结合,图文与视频相搭配,今冬农牧民夜校成为沙湾县农牧民的好去处。

  “共享课堂”受欢迎

  自沙湾县农牧民夜校开课以来,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从实际出发,创新办学、授课方式,以农牧民的需求为目标,探索出了不同的培训模式,制定了各种教学套餐。

  该县县委组织部驻东湾镇青山村“访惠聚”工作队在深入摸底的基础上探出了实情:青山村人多地少,部分村民缺乏养殖技能成为制约致富的短板。

  工作队把村委会作为“固定课堂”,突出乡村振兴战略主线,分期讲授合作医疗、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利民政策。

  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政策宣讲1184场次,培训农牧民达2.4万人次。

  针对自然村分散、山高路远、难以集中的实际问题,工作队紧跟农时季节,把“流动课堂”开到最远一家人,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山区牧场,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技术。

  1月16日,家住东湾镇傢什窑的牧民沙合达提·哈山告诉笔者,自从有了“流动课堂”,他学了许多种植、养殖的技术。去年该县农技员王萍莉讲解玉米种植实用技术,他家的玉米收成令人满意。

  “专家课堂”收益多

  入冬以来,沙湾县把寒冬变成了“暖冬”,农牧民夜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发挥农牧民夜校宣传教育作用,不仅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还根据村民需求安排“专家课堂”,将各类实用、通俗简单的保健、种植、养殖、法律知识送到家门口,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专家送学”成了老百姓的香饽饽。

  1月7日下午,青山村村民李学武来到村委会参加农牧民夜校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医疗惠民政策、养生保健知识、疾病预防、法律政策,一个接一个的内容让村民们兴趣倍增,现场学习气氛浓厚。

  李学武说,过去,村民在冬季打牌、喝酒,现在哪天不来农牧民夜校上课就觉得有件事没有做。

  沙湾县多渠道为农牧民夜校精配师资,不拘一格聘能人,打造专业化夜校老师队伍。从熟悉政策法规、掌握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年轻干部、驻村干部、村第一书记和农村致富能手中,评选县、乡、村三级骨干“农民专家”进行授课,确保每个村、社区的农牧民夜校至少有两名相对固定、素质较高的“专家老师”。

  青山村村民李玉林说:“冬天农活不多,每周六我按时参加农牧民夜校的学习,了解了许多惠民政策,知道了许多法律、法规知识,‘专家课堂’讲的种植、养殖技术非常实用,我也很喜欢。”

  青山村农牧民夜校每天都是满座,村民需要什么,工作队就准备什么。“专家把脉送学”帮助农牧民提高综合素质、掌握农业技术、提升致富本领、坚定发展信心。

  学唱爱国歌曲是沙湾县农牧民夜校的另一个亮点,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树立农村新风正气,着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农民。

  金明朗是沙湾县东湾镇潘家庄村村民,今年76岁,有42年的党龄,唱爱国歌曲是他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他说,唱爱国歌曲,唱出了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力量,唱出了广大党员群众对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网络课堂”被追捧

  快捷、高效、直观、实用的“网络课堂”为农牧民夜校增添了新活力。利用“课堂+网络+电视”、群众“点菜”夜校“下厨”网络课堂模式,丰富农牧民夜校课堂形式,构建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培训课堂,为农牧民提供了多元化、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东湾镇司法所所长邵国威下派青山村工作,他精心为村民准备了法律夜校课程,利用“网络课堂”讲解法律知识,很受村民喜爱。一位村民说,邵老师的课接地气,讲的政策、法律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非常实用。

  当青山村村民李世贵听到“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时,非常激动。他说:“土地是农民的饭碗、是生存的根本,党和国家时刻记挂着我们,增强了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沙湾县各工作队还通过夜校微信群,适时推送种养殖技术、最新涉农政策、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据了解,全县233个村队利用远程“网络课堂”有效解决工学矛盾,“课堂+网络+电视”一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缩短了干群关系。

  沙湾县把开办农牧民夜校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冬季大轮训结合起来,常态化开展学习培训。 通讯员 王胜亭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