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养“零换乘”

——乌鲁木齐市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2018年02月06日 10:50   来源:新疆日报

2月1日,新疆医科大学医养结合中心的医生们正在查房。

  新疆日报讯(记者晁瑾 实习生丁静报道)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安度晚年是所有老年人的最大心愿。随着老龄化社会不断加速,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这既是子女的义务,也是社会的责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养老绝不能成为短板。乌鲁木齐市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正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不同模式,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机衔接,打造医养“零换乘”,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促进健康老龄化。

2月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医养结合中心,护理人员专业周到的护理服务得到老人的赞许。

  医中有养:公立医院开设医养结合中心

  1月27日的乌鲁木齐寒风凛冽。然而,在新疆医科大学医养结合中心康复室里却一片春意盎然,嘘寒问暖、欢声笑语,医护人员真情的暖流,融化了坐在轮椅上的崔桂兰老人心中的坚冰。

  半年前,75岁的崔桂兰突发脑溢血,导致运动和语言功能障碍,她从养老院被送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抢救治疗后住进了该院的医养结合中心,现正在康复医学科主任王业建的指导下通过唱歌、做动作等方式进行语言、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老人最喜欢唱的儿歌是《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跟着节奏,崔桂兰边拍手边认真跟读,模样像个孩子。

  “这些老人都患有脑血管病引起的语言障碍,合唱能让他们在轻松娱乐的同时锻炼语言和运动能力,是治疗与养老的结合。”王业建介绍说,康复医学科在病人的康复期,主要以护理、营养及全程生活照料为主重建功能,使老年患者实现三个“起来”:卧床老人能坐起来,坐轮椅的老人能站起来,站立老人能走起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医养结合这一课题提出后,作为公立医院,我们一直思考如何去做。”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姜小明说,为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专科优势,该院积极探索、逐步规划、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各项工作。2016年3月我区首家公立老年病医院在该院七道湾院区成立。在此基础上,2017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医养结合中心”正式挂牌,以老年病、康复和医养结合为特色,共开设床位600张,其中医疗病区300张,养护病区300张,严格按照等级医院标准配备医护人员。

  新疆医科大学医养结合中心病区里设有单人间、双人间和多人间。根据老年人的生活自理情况划分为生活养护区、老年医疗护理区、老年特殊医疗护理区、重症监护医疗区和安宁疗护病房,由多个学科医师组成的治疗小组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全面体检、诊断,强化干预治疗和健康指导,让不同病情的老年人得到最有效、优质的服务,确保“老有所医”。

  自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以来,该中心先后与乌鲁木齐市多家老年公寓和40多家社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双向转诊,实行分级诊疗,构建规模化、体系化医养联合体。针对一些老人的子女工作较忙的情况,该中心还开设了“无家属陪护病房”,实行“入院有人接、手续有人办、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的全流程护理。据统计,该中心自2016年4月运行至今已收住患者3000余人次。

1月29日,乌市中开老年公寓的老人展示养老公寓为她和老伴拍摄的合影。

  养中有医:养老机构融入医疗资源

  1月29日9时,在乌市中开老年公寓,自治区中医医院开发区医院负责人何英依次走进每个房间为老人量体温、测血压……

  老人们熟络地跟何英打着招呼,告诉她自己的身体情况。根据排班,每天都有值班医生来为入住这家养老机构的老人进行一日两次的查房,老人服用的药都是由医院统一配送至床头。

  原来,这是乌市中开老年公寓在选址最初就考虑到的医疗配套服务。2015年,他们租赁了自治区中医医院开发区医院的四层、五层楼开办了拥有100张床位的老年公寓。在和院方达成共识后,每日9时和21时,医生要为老年公寓的老人进行一天两次的查房。公寓中的老人生病后,可以直接前往楼下的医院就医,挂号费及诊疗费全免,医院还为老人们住院治疗开通了绿色通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医养结合,让乌市中开老年公寓主任李晓惠意识到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很多老人入住中开公寓,就是看上了这里的医疗配套服务。健康有保障了,入住的老人也越来越多。”李晓惠说。

  2月2日早晨,在乌市天山建材小区内的医养结合老年公寓,86岁的彭蔚承梳洗完毕后,护工端进来一份早餐,小米粥熬得软糯,花菜炖得很烂,便于咀嚼。这是乌市沙依巴克区首家医养结合老年公寓,由新疆天山建材医院和一家老年公寓共同创建。

  “我有高血压和萎缩性胃炎,住到这里,生活有人照顾,楼下就能看病取药,非常方便。楼里有电梯、活动室,房间内有独立卫生间、电视、空调,比在家住还自在无忧。”彭蔚承说。聊天间,新疆天山建材医院院长徐斌带着医护人员前来查房、量血压、询问身体状况,并提醒彭蔚承适量运动、不要久坐。

  在新医改推动下,新疆天山建材医院与自治区人民医院、乌市友谊医院等五所大型医疗机构建立定点医联体医院,为老人开辟了绿色健康保障通道。

  “养为主,医为辅。”乌市米东区卡子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任东立介绍,近年来,在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下,作为医疗机构也希望能在养老行业作出努力。

  从2014年9月开始,卡子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以医养结合为主的养老服务,现在的床位由原先的几张增加到了70张。目前,在该中心入住的40多名老人中,以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居多。除此之外,该中心还提供日间托老服务。“子女上班之前把老人送进来,由护工全程照看,下班再把老人们接回家。”任东立说。

1月30日,在卡子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的老人跳起了舞。

  医养融合: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作为第一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乌鲁木齐市多角度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们推动医养结合,关键是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掘现有养老和医疗资源的潜力,而非另起炉灶。”乌鲁木齐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刚介绍,医养结合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其关键在于找到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的结合点,实现资源整合。

  截至目前,乌市现有的40家养老机构已与大、中型综合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签署了医疗协议,实现了入住老人患病能够及时就医。其中7个老年公寓内设医疗机构,实现了入住老人小病不出院,大病及时医。

  如今,乌市基本形成了3种医养结合模式:一是“医养一体”模式,全市共有“医养一体”机构3个,养护床位1165张,平均入住率80%以上;二是“医养协作”模式,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三是“支撑辐射”模式,即借助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平台,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温馨服务。

2月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医养结合中心,医务人员教老人认读。

1月29日,乌市中开老年公寓的护工给老人喂饭。

  面对医养结合的新形势,每个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都有着新的打算——

  “我们计划筹建拥有1000张床位的现代化、高起点、智能化的医养结合中心,实行‘星级式’服务,构建医疗、护理、养老、康复、护理职业教育‘五位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姜小明说。

  “我们将开设‘家庭病床’服务,使居家老人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的典范。”任东力说。

  “希望可以打造医养融合的新模式,让老人们人人都有自己的专科医生,享受个性化医疗服务。也希望让社工纳入进来,加强与老人的沟通,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李晓惠说。

  据统计,乌鲁木齐市目前90%为居家养老、7%为社区养老、3%为机构养老。针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乌市正积极推动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这部分老年人群的医疗保障。王刚介绍说:“通过线上线下签约,居民健康云APP、微信群等,让老年人在子女的帮助下,享受线上就医、线上处方、就近拿药、预约挂号等医疗服务。同时,在机构养老上,乌市将大力支持养老机构办医,医疗机构申请办养老院,养老机构与附近医疗机构进行协作等多种方式发展医养结合。”

  “推进医养结合,是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王刚表示,“乌鲁木齐市将瞄准社会老龄化趋势,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模式,在健康养老的时空坐标上创出特色,做好医养结合这张答卷。”

  【记者手记】

  健康养老未来可期

  “我找到一个健康养老的幸福新家。”记者采访中,一位面色红润的老人微笑着说出这句话,让人感到很温暖。

  以往,我们的养老机构只能提供养老服务,医院只能提供医疗服务,导致老人只能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

  而如今,有病治病,无病养老,乌鲁木齐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将医疗与养老深度对接。这背后,折射出乌市正在为加快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所作出的努力。

  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融合。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有效结合,用有温度的生命关怀陪伴每一位老人安度晚年。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是项新举措,社会各界应给予更多支持和关注,相关部门也要考虑在资金投入、政策优惠等方面加大扶持。而医院提供养老服务,政府更应在人才供给、设备配套、医保政策上有所倾斜,使“医养结合”不断完善和发展,让老年人享受更多的便利和服务。

  老年人在身体健康得到保障的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健康服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老人希望在养老机构里能有大一些的活动室,多设一些活动项目。比如,喜欢聊天的老人有社工陪他们聊聊天,喜欢写字的老人有书画室,喜欢唱歌跳舞的老人有文体活动室,喜欢看书的老人有图书室,喜欢绿色的老人,能有自种自采的蔬菜大棚……

  在奔向美好生活的路上,不能忽视老年人的需求。只有看到老人们满意的笑容,才是“医养结合”的最佳模式。养老贴心,生活舒心,健康养老保障服务未来更可期。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