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创新服务让科技资源“活”起来

新疆45个科技服务团助力47个重点贫困村脱贫致富

2018年02月12日 10:45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丽霞报道)4个小时,终于生了!望着羊圈里刚出生的小羊羔,艾买提 · 买买提红着眼笑了。近日,这位20多岁的小伙子,在短短三天里,成功指导50只母羊顺利产羔。

  艾买提 · 买买提是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2017年4月起,他加入以新疆畜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会国为首的科技服务团队以来,一直在墨玉县萨依巴格乡3个重点贫困村,蹲点为村民进行多胎肉羊养殖技术指导,是村民心中的“百事通”。

  以杨会国为首的科技服务团,是今年自治区科技厅动员组建的众多科技服务团之一。2月1日,记者在新疆畜牧科学院采访时了解到,2017年4月,结合南疆农牧民的科技需求和产业发展愿景,杨会国组建了跨单位、跨学科、跨专业的由5家单位15名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团,依托技术、人才和团队优势,以多胎羊、鸽和鹅3大产业为突破口,在洛浦县、墨玉县、皮山县、叶城县、于田县开展产业科技精准扶贫工作。

  墨玉县萨依巴格乡乌尊阿热勒村、吐扎克其村和库遂村,是以杨会国为首的科技服务团的重点示范村。一年里,服务团提出“143”技术组合方式,组建了三支服务梯队,通过实施良种持续改良、饲草料利用提升、优质饲草复播、农机配套保障四大行动,探索出“养殖大户+养殖大户(贫困户)+科技服务团”的产业扶贫模式,示范推广了多胎肉羊适度规模养殖技术。

  “和过去科技特派员单项服务不同,我们主要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为农牧民提供系统的、一体化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服务。”杨会国说。在这个15人的科技服务团队中,有人专门制定扶贫方案,有人蹲点全程技术指导,还有人专门提供配套产品。

  “在服务中,最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创新了多胎肉羊的发放机制,让科技资源真正‘活’了起来,”杨会国说,“我们借鉴国际小母牛组织的做法,向养殖大户、贫困户发放5至10只生产母羊,待母羊产下羊羔之后,将同等数量的母羊进行收回,以‘礼品传递’的方式传递给其他贫困户,最终让所有村民得到实惠。”

  一年里,以杨会国为首的科技服务团向萨依巴格乡3个村的45户养殖大户、贫困户共发放湖羊739只,截至2017年12月底,示范户的产羔率达195.2%,羔羊平均成活率达92.3%,户均湖羊存栏数量翻了一倍,预计带动每户增收4000元以上。

  今年,科技服务团还将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模式,针对多胎羊养殖关键环节,重点把好繁殖关、营养关、羔羊成活关、防疫关等4个关键环节,进一步扩大成果辐射带动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017年,自治区科技厅出台了《自治区科技特派员扶贫行动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与“三区人才”等科研人员组团到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促进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转移转化。

  按照《方案》,科技服务团将结合生产实践,开展技能培训,切实提升贫困村人口脱贫致富能力;为贫困村提供精准有效的上门服务和技术指导,提高农产品品质,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引导和支持村集体、种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人等建立合作社、下游加工企业、营销团队等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销售,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年里,全区共组建45个科技服务团,到47个重点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通过大力发展肉羊养殖、中草药种植、鸽子养殖、低产核桃园改造、甜菜种植、食用菌栽培等产业,带动1000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今年,自治区科技厅还将进一步加大南疆四地州科技人员选派和培养力度,计划选派科技人员不少于300人,培养科技人员不少于50人,助力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