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阿勒泰: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2018年03月08日 10:47   来源:新疆日报

2月13日,阿勒泰市北屯镇住建局干部刘晓斌(左三)邀请结对亲戚阿里哈一家人到自己家包饺子。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婷 阿扎提 · 玉素甫江摄影报道)金山银水之间,一条条新建道路、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安居房、一张张收获后的喜悦笑脸、一个个奋斗者的美好故事……记录着阿勒泰地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轨迹。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阿勒泰地区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地区3.77万名党员干部职工纷纷走出机关,走向希望的田野,住进农牧民家中,与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共谋致富路,共话党恩情。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民族团结之花在阿勒泰地区常开长盛。

  树标杆 典型引路带动一片

  2月初的青河县,天气寒冷,但阿尼帕 · 阿力马洪老人的家里却很温暖——来到青河县的人都想参观一下建在她家的阿尼帕事迹主题教育馆,听她讲民族团结的故事。

  从1963年收养托乎提 · 牙合甫三兄弟,到1994年最小的女儿金雪莲出嫁,整整32年,阿尼帕妈妈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抚养成人。当有人问阿尼帕孩子们的民族成份时,阿尼帕总是说:“在我家里,没有民族之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们是一家人!”阿尼帕收养的10名孤儿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4个民族,加上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全家共6个民族。每当全家180多人聚会在一起的时候,阿尼帕会很满足地说:“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在富蕴县国税局退休干部马丁别克 · 叶列西眼里,民族团结弥足珍贵。30多年里,马丁别克先后帮助过7个民族的100多名困难群众。由马丁别克牵头,富蕴县成立了爱心救助协会,团结更多的爱心人士,齐心协力帮助各族困难群众。

  在乌伦古湖畔的福海县阿尔达乡,一面面由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等不同民族患者送来的锦旗,无声讲述着毛里夏里甫 · 哈帕在30多年绵长而艰苦的行医岁月里留下的感人故事。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跨越民族的大爱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在阿尼帕、马丁别克、毛里夏里甫的身上,民族团结有了最生动的诠释。

  阿勒泰地区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立了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创建工作机制,通过示范点引领创建工作全面开花,先后涌现出一批全国民族团结典型,有53个民族团结示范单位、84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表彰。

  手拉手 心连心一家亲

  这个春节,阿勒泰地区各族干部纷纷来到结对亲戚家中,走亲拜年,联谊联欢,共话致富……

  这几天,青河县阿热勒托别镇阔斯阿热勒村村民金恩斯 · 阿甫拉木家的亲戚来了。“亲戚给我们讲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惠民政策,还根据我们家的实际情况为我们谋划如何增收致富。他鼓励我饲养鸡苗,发展庭院经济,还帮我算清了家庭收入支出账,真是太感谢他了。”2月26日,金恩斯对记者说。

  在富蕴县库尔特乡苏普特村,结亲干部和亲戚一起探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

  “我家有50亩耕地,计划种上30亩苜蓿、20亩玉米,可以满足牛羊喂养。儿子哈力农忙时可以开拖拉机为村民耕田种地,这又有一笔收入。”哈巴河县齐巴尔镇塔尔德村村民叶什肯 · 萨依甫木力克老人正与亲戚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干部荆合金谈今年的生产计划。

  这个春天,在阿勒泰大地上,一幅幅温暖的画面映入我们的眼帘:与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跟着干、学着干、抢着干;接地气的宣传,口语化的解读,有针对性的讲解,不仅让亲戚们了解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也让村民们很好地掌握了与自己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树立了他们谋发展奔小康的信心与决心。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自“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以来,阿勒泰地委、行署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做到“不少一人,全员参与”,共有3.77万名干部职工开展了结对认亲住户活动,已结对认亲10万余户。“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成效,充分体现在聚焦总目标、围绕总目标、实现总目标、服务总目标上,体现在人心进一步凝聚上。

  小康路上 携力奋进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加依娜古丽刺绣合作社大厅里。伴着刺绣机哒哒哒哒的声音,几名绣娘沉静地绣着手中的图案。10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摆放着哈萨克族传统民族服饰以及手工艺品。

  这是今年1月初开业的布尔津县冲乎尔镇合孜勒哈英村第一家刺绣合作社,“通过旅游发展的带动,我们做的手工艺品卖得不错。如今村里30多名妇女加入了合作社,其中有几个残疾人,她们现在可以在家做活赚钱。男人做些手工木雕也拿过来卖,最高的1个月有4000元收入。”合作社负责人加依娜古丽 · 毛提汗说。

  从茅草屋、土坯房到崭新的安居房,从生活用品都得靠人背马驮到水电通进家家户户,从大雪封山时“与世隔绝”到每年游客不断,合孜勒哈英村巨大的变化,是当地经济社会迈上发展快车道的印证。

  2015年以来,布尔津县先后有布拉乃、也拉曼、克孜勒托盖和克孜勒加尔4个村被纳入国家民委特色村寨建设支持范围。布尔津县把民族特色村寨当景区来建设,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积极发展旅游建设和特色刺绣基地建设,拓宽了当地群众的致富门路。

  走进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什坎齐村村民巴哈提汗 · 哈潘家,院子里三五成群的鸡正在觅食。“我家院子面积大概有6亩,散养的都是当地土鸡。”巴哈提汗说,“去年,光是鸡蛋这一项,就有5万多元的收入,每只鸡还有80元的收入,目前已销售600多只鸡。”

  2017年4月,哈巴河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花费7500余元帮助贫困户巴哈提汗一家购买了1000只鸡苗,并联系了县畜牧兽医站的技术员,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如今,巴哈提汗家从村里的贫困户变成了养鸡大户。“好日子都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感谢总书记,感谢党中央!”巴哈提汗说。

  好日子,正一步步地向守望相助、携力奋进的阿勒泰地区各族人民走来。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