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时代密码,你读懂了吗?

2018年03月23日 10:55   来源:最后一公里

  七十二岁的李富奎,既深恋着故乡甘肃省会宁县,也热爱着第二故乡新疆乌鲁木齐。

  几十年来,李富奎都秉承着“做老实人、做本分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家风家训来教育孩子,让党员精神代代相传。

  在这个春光撒满大地的时节,公里君聆听了李富奎平凡而充实的人生故事……

  《最后一公里》(ID:MqMsMx)通讯员段蓉萍 报道

  1

  把日子过好,是每个人都期盼的事情。

  1946年出生在甘肃省会宁县的李富奎自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基层工作,并在1974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3年4月,李富奎走出世世代代居住的会宁县,坐上了一列开往新疆的火车。

  那时的新疆正在火热开发建设中,李富奎很快在一处工地上找到了活干,一个月的收入能有一百多元,是他原来工资的三倍。李富奎觉得新疆是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于是两个月后专程回到会宁县,将妻子和孩子接来了新疆。将家定居在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原米泉县)古牧地镇西二渠村。

  一开始,李富奎加入了西二渠村的工程队。当时政策号召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发家致富,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响应号召开始了自主创业。1990年,李富奎开始组建工程队,从技术人员到普通工人,他都优先考虑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工程队少则二三十人,多则四五十人,李富奎觉得既然大家信得过自己,就不能让他们吃亏,要一起把日子过好,所以工钱比其他地方都高不少。

  李富奎还常利用工休时间,给工人们讲党的历史、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等。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大家能过上好日子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并鼓励年轻人积极入党。

李富奎的全家福。

  2008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李富奎有些吃不消四处奔波,于是回到家中跟老伴高冬梅一起种地。有人劝李富奎,孩子都大了,他们夫妻俩该歇一下,享享福了。可李富奎说,种地也是一种运动,生命就在于运动。简单话语,透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深情。

  2

  入党40多年来,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李富奎学习党的政策时总喜欢记笔记。多年来积攒下的一本又一本笔记,记录了他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学习之后,李富奎会在各种活动中积极宣传,成为了党支部的一名宣传员。

  尤其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不管刮风下雨,他从没有落下过一次学习,还主动给乡亲们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李富奎总说党和国家的政策好,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每个月都有补助;病了,有新农合医疗作保障;为房子为难时,政府又及时提供了补助,解决了住房问题。“如今,村里的路都是干净宽敞的柏油路,两边还安装了路灯,种养殖合作社、休闲农业采摘园等让乡亲们看到了发展的新希望!这都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李富奎兴奋地说。

  3

  接受党的教育多年,李富奎一直秉持“做老实人、做本分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家风。他不仅自己如此做,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李富奎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孩子们都很懂事,学习成绩优秀。不过,好的学习成绩并不是李富奎对孩子们的唯一要求,他还告诉孩子们:“我是一名党员,你们在个人品德上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给党员抹黑。”

李富奎(右)和村里的老党员一起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善良质朴,做事勤勉的李富奎,其言行自然会影响到孩子们。他的大女儿新疆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如今在人民银行工作;二女儿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小女儿在北京某中外合资企业工作;儿子则选择了经商。不论在哪一行业,他的四个孩子都认真努力,成为了本行业的标杆,其中两个也成为了共产党员。

李富奎(左一)和村里的党员们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展览活动。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李富奎成功地教育了四个孩子,使他们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他的孩子们表示,一定会将这种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传递给自己的后代。

  纵观李富奎七十二年的人生,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他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在影响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子女,自己身边的人,努力实现了他对党宣誓的承诺,履行了一名党员的义务,成为西二渠村党员的优秀代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驻古牧地镇西二渠村工作队)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