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乡村振兴好时节】乡村产业为振兴发展壮筋骨

2018年04月04日 09:37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兴瑞报道)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之一。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是对乡村资源的盘活和利用,更关系着农民的增收大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新疆乡村因地制宜发展各种产业,以此壮大乡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产业强“骨架”

  眼下,北疆地区小麦正值播种期。对于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的村民来说,地里种的虽然还是小麦,但跟以前却大不一样了。因为春播以来,腰站子村1.6万亩春小麦全部纳入了强筋小麦种植计划,主推综合性能更好的新春26号、37号品种,原来老、旧、杂小麦品种并存的局面将被100%强筋化小麦替代。

  “奇台县按照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明确了强筋小麦种植品种及区域布局,筛选出了8个强筋小麦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4月1日,奇台县农业局局长孙荣辉说,目前,全县生产的所有强筋小麦都与收储企业、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实现了优质小麦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新疆将在北疆重点开展优质专用特质小麦、强筋小麦、有机小麦区域化、规模化种植试点,这将助推传统的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而我区同属传统作物的棉花,经过几年的改革,也已结构调优、产业调顺,面貌一新。3月下旬以来,南疆地区棉花播种陆续展开,新气象涌现在田间地头。

  传统产业旧貌换新颜,新产业加快成长,方兴未艾。

  在喀什地区,万寿菊经过几年的发展,种植规模已超过10万亩,这与当地引进的专业企业密不可分。晨光生物科技集团喀什有限公司是岳普湖县通过招商引资落地的企业,天然色素提取是其主要业务之一,当地的万寿菊被收购以后用于叶黄素提取,摇身一变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

  记者从喀什地区农业局了解到,除了万寿菊,喀什地区的甜瓜、加工蔬菜、薯类作物等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特色优势产业带。

  在伊犁州昭苏县,郁金香产业崭露头角,伊犁州还大力发展马产业,努力构建育马养殖、赛马赛事、文化旅游、交流交易等现代马产业体系;阿勒泰地区的骆驼产业不断壮大,驼奶、驼绒加工在全国排名前列;和田地区的玫瑰花种植、肉苁蓉产业带动了大批农民增收……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乡村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和传统产业一起为乡村振兴强“骨架”。

  融合造“活血”

  建好一个新景点,带动一批农家乐,致富一方老百姓。如今,乡村旅游正在为乡村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血液,以其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与农业日渐深度融合,搭建起乡村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新舞台。

  在麦盖提县,借助于农民画和乡村民俗、餐饮等发展起来的刀郎画乡,在当地产业融合中独树一帜。刀郎画乡景区负责人王晓昆说:“刀郎画乡自2013年6月就开始打造乡村旅游,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我们的刀郎农民画、烙铁画、土陶等原生态艺术作品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带动了周围群众增收致富,乡村旅游在扶贫攻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依托特色种植发展起来的生态休闲农业正成为乡村产业融合的“新宠”。

  “我们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巴州农业局局长杜勇军说,2017年巴州的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11.3亿元。

  产业融合正在催生更多新成果:我区已经认定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7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1个,评定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星级示范企业164家。4月1日,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厅了解到,2017年,全区休闲农业经营组织达6370家,营业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16%。

  一处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为乡村产业融合做出了生动注解,但乡村产业融合的实践不止于此。

  依托现代加工和销售体系,农产品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效益进一步显现;借助“互联网+”,乡村生产方式和流通体系不断焕发现代气息。此外,农业与文化、创意、康养等众多产业有机融合,附加功能不断被挖掘。农牧民参与特色餐饮、手工艺品、文化旅游等产业的空间增大,在土地之外有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今年,全区将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园区,创建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推动园区、企业、基地和产业联动发展。”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朱岗说。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