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队在村里倡导文明新风

2018年04月16日 13:25   来源:新疆经济报

  编者按:生活卫生习惯,从小处看,事关每个家庭的生活品质;从大处看,可视为测量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子。驻村以来,新疆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从引导和帮助村民改厨房、改厕所、改圈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生活细节入手,让村民家庭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还受到村民点赞。

  4月13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征收办驻该区环卫路片区管委会马料地社区“访惠聚”工作队联合社区在辖区内的雅山小区开展“地变绿”活动,来自社区的干部、居民等近30名志愿者在活动中共同植树,美化家园。记者秦梅花 摄

  和田县伊斯拉木阿瓦提乡里青托尕依村:“四区分离”营造舒适环境

  新疆经济报讯 望着院子正中绿油油的菜畦,西侧的畜禽棚圈,南侧新建的安居富民房和储物间,想到改造庭院后带来的增收能很快脱贫,奥布力喀斯木 · 伊敏托合提心里美滋滋的,也让24岁的他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工作队帮我家规划庭院改造,又带领志愿者帮我犁地种菜,送化肥,送技术,我现在不出门就有很多活干,脱贫后我要进一步发展生产,把婚事也解决了。”4月11日,奥布力喀斯木说。

  奥布力喀斯木是和田县伊斯拉木阿瓦提乡里青托尕依村村民,这是沙漠边缘的一个深度贫困村。

  硬化绿化道路,建安居富民房,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整治村容村貌,新疆保监局工作队驻村一年后,里青托尕依村旧貌换新颜。然而,受长期贫困和生活习惯影响,村民偌大的院落仍然显得十分杂乱,许多家庭的农具、木头等生产生活用品随意堆放,饲养的牲畜也常在院内自由游走。

  今年,工作队组织全村村民大力改造庭院,引导村民在发展庭院经济中做到种植、养殖、生活、储物四区分离,科学卫生地开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卫生。同时,鼓励村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发展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奥布力喀斯木和年迈的母亲、幼小的孩子一起生活,生活本就贫困,离婚后家里没了女主人,庭院更显杂乱。工作队队员上门问他对改造庭院有什么想法,他摇着头说:“我也想让家里到处都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但有心无力啊。”

  工作队队长徐向勇知道,像奥布力喀斯木这样的贫困户,庭院面貌难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劳动力和资金。对此,工作队早有解决办法,村里的青年志愿服务队有20人,他们由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谁家的庭院改造缺劳动力,他们就是主力军。村民的院落面积基本在两亩左右,翻地需要拖拉机,种地需要施肥,工作队就协调来化肥、种子等农资,并出资2万元租拖拉机帮村民耕地。

  今年3月上旬,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奥布力喀斯木家大干了一周,让他家彻底大变样。种植区内有玉米、苜蓿、蔬菜和核桃树、枣树,田埂种上了西甜瓜;养殖区内有政府送的20只扶贫羊,靠补贴金购买的一头驴,还有扶贫鸽,与种植区形成“循环经济”;生活区的房屋收拾得干干净净;储物区像个简易仓库,里面堆放着农具和不常用的生活器具。

  “我们村有262户1600多人,贫困户占到一半。现在,全村已经完成120户农户庭院改造,这些家庭在院子里种瓜果蔬菜,先不算销售农产品的收入,仅是一亩地就补贴了1000元。再加上养殖收入,大田里的种植收入,脱贫不是问题。”里青托尕依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江 · 吐尔逊尼亚孜说。

  在伊斯拉木阿瓦提乡18个村中,里青托尕依村原先一直是后进村。如今,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面貌都和先进村没什么区别了。

  工作队推行的“四区分离”庭院改造模式,让村民们在享受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更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记者张治立 通讯员王冠报道)

3月21日,在疏勒县巴合齐乡巴合齐村,疏勒县国税局驻该村工作队队长刘志宾(右一)帮村民图尔迪 · 伊敏搬运沙发。孔睿 摄

  疏勒县巴合齐乡巴合齐村:村里兴起“健康起居风”

  起床后刷牙饮水,时不时开窗通风,隔三岔五清洁地毯……眼下,疏勒县巴合齐乡巴合齐村正兴起一股“健康起居风”。

  “以前一家人的生活起居都在地毯上,受潮气影响,老人经常腰疼,孩子也常患感冒,但现在一切都发生了变化。”4月12日,巴合齐村村民图尔迪 · 伊敏坐在崭新的沙发上高兴地说,活了半辈子,终于坐上了舒服的沙发,感觉真好。

  巴合齐村常年风沙大、雨水少,村民房屋的窗户不多,村民大多睡在铺着地毯的土炕上。因潮湿、不通风等影响,村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很好,有些村民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风湿病等慢性病。

  这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疏勒县国税局驻巴合齐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发现,村民的很多疾病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地毯平时少清洗,房屋四季不开窗,别看这些问题小,但增加了村民患病的几率。”工作队队长刘志宾说,为了改善村民家的卫生状况,倡导文明新风,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工作队决定从建设美丽庭院入手,引导村民过上文明、健康的新生活。

  考虑到村民经济收入低等客观条件,去年年底,工作队协调相关部门,为村民捐赠了55台电视机,大部分电视机发给了家里没有电视机的贫困户。

  村里的贫困户阿不力米提 · 库尔班通过电视养生节目了解到,一家人吃住都在地毯上,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非常不卫生,便决定主动改变以前的不良生活习惯,他深有感触地说:“工作队动员我们尽量不睡土炕,是在尊重我们生活习俗的基础上,改善我们的卫生状况。”

  前不久,按照疏勒县委统一部署和安排,工作队又为村里的281户贫困户发放补助,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拆炕换床、更换家具。

  “倡导新风尚,展现新气象,我们要用文明的观点看待问题、用文明的行为要求自己、用文明的习惯约束自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只要有机会,工作队队员就向村民宣传健康起居新风尚的重要意义。

  年过半百的村民穆萨 · 阿力木由衷地说:“以前我吃住都在土炕上,40多岁就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现在,我睡在床上后,身上没那么疼了。早知道睡床这么好,我早就把土炕拆了。”

  在工作队的引导下,村民对自家庭院和起居区进行了改造,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有了“界限”,村民对家里吃饭、睡觉、学习的区域进行了分离,很多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和书桌,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今后,我们将帮助每户村民家里实现‘坐有凳、睡有床、学习吃饭有桌椅’的目标。”疏勒县国税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轲说。(记者于熙 通讯员孔睿)

4月11日,在特克斯县喀拉托海镇也什克勒克村,村民在打扫村道卫生。楼谦 摄

  特克斯县喀拉托海镇也什克勒克村:讲卫生在村里蔚然成风

  一幢幢房屋色彩鲜艳,房前屋后整洁,路边伫立着一个个漂亮的垃圾箱……曾经来过特克斯县喀拉托海镇也什克勒克村的人,如今再来时会惊讶不已:这里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连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变了。

  “现在村里太漂亮了!工作队来了以后,不仅帮我们建起了安居富民房,修了路,还配了垃圾箱,带着我们打扫卫生……现在,我们都铆足了劲要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4月11日,也什克勒克村村民黑扎提 · 热依汗说。坑坑洼洼的道路、破旧的房子,房前屋后和道路上随处可见牲畜粪便……这是2017年3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民政局下派的工作队刚入驻该村时看到的场景。

  “那时候,我们就下定决心,将落实项目和转变村民观念、整治村容村貌同时进行。”工作队队长、该村第一书记胡玲说。

  去年以来,经工作队多方跑办,落地各类项目资金5199万元。工作队争取了2712.3万元项目资金,对203户村民家实施房屋修缮、外墙保温、围墙修建粉刷和庭院内外硬化绿化,对村里37条巷道实施硬化,修建了3条排洪渠、36条U型渠,村容旧貌换新颜;落地1071.3万元的易地搬迁、安居富民房、牧民定居房项目,121户村民喜迁新居……

  “我们还依托省道S341沿村建设和村边美丽的喀拉托海湖旅游资源优势,编制了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美丽乡村’规划,落实了4个项目资金557万元,征地150亩,建设了旅游服务区,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村民致富路插上了强有力的翅膀。”胡玲说。

  “硬件到位了,软件也要跟上。”胡玲说,去年以来,工作队在村里开展了卫生大整治活动。工作队到每个巷道检查卫生,并和村“两委”商议,指定一名环境整治员每天督查卫生。

  去年10月起,村里将环境治理纳入评选“好村民”系列活动中。“我们利用‘国旗下宣讲’平台,表彰了3批次30名‘环境整治星’。通过这些举措,讲文明讲卫生新风尚在村里蔚然成风。”胡玲说。

  短短一年多时间,也什克勒克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牛粪羊粪巷道乱堆的现象没有了,村民每天都要打扫巷道和前庭后院,就连小孩子都知道要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目睹村里的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吐尔逊别克 · 别力克别克深有感触,在不久前举办的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脱贫攻坚示范培训班上,他和全区各地的100多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做经验交流时,讲述了工作队为改变也什克勒克村所做的努力,他动情地说:“当时许多人都对我说,村里有这样的工作队真是太幸福了。我们要和工作队一起,好好努力,把我们村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村民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记者任华 通讯员楼谦)

  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拉特勒克村:“厕所革命”提升生活品质

  春天来了,在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拉特勒克村,“四老人员”吾斯曼 · 麦麦提常常接到县里亲戚的邀请,请他进城住上几天,吾斯曼老人却一次次婉言谢绝:“现在农村的居住条件也很好,我家的厕所改造后,生活上和城里没啥区别了,你们还是到我家来吧!”

  上世纪九十年代,吾斯曼在拉特勒克村当过党支部书记。当时,他偶尔去县城办事时,会拐到亲戚家,让他最感到新奇的是楼房里有水冲式厕所。

  “你们家里没有改造厕所的,要抓住工作队帮我们改造厕所、修建厕所的好机会。厕所改造好后,我们和城里人的生活就差不多了。”4月11日,看到家家户户种完棉花闲下来后,吾斯曼对闲聊的村民们说。

  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各族农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抓“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务实之举。此后,下驻到拉特勒克村的自治区文化厅工作队在这个村开始推行“厕所革命”。

  村民家的厕所,都是在院子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用几根木头或板条搭建的旱厕。这种厕所,农村一代代人都在使用。当工作队给村民们宣讲,自来水已经通到了每家每户,厕所可以建在房子里,改成水冲式厕所很方便时,很多村民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改成水冲式厕所太麻烦。

  为了让村民了解水冲式厕所的好处,工作队在宿舍里设置了洗脸间、卫生间,常常邀请村民到宿舍促膝谈心。村民在宿舍里亲身体验后,纷纷夸赞这种厕所既干净又好用。

  结合安居富民工程,工作队在帮村民规划房屋时,就把厕所画到图纸上的房子内。工作队队长艾尼瓦尔 · 瓦哈甫介绍,去年年底,在全村158户村民中,已有66户搬进安居富民房的村民用上了现代化水冲式厕所。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我们工作队是来给群众办好事实事的,我们会帮助乡亲们修好厕所、用好厕所。”艾尼瓦尔 · 瓦哈甫说。今年,拉特勒克村没有改造厕所的村民,有的等安居富民房建好后就能享受上新厕所,有的将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改造室外的旱厕。(记者张治立 通讯员匡安勇)

  【评短】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新风

  改厨房、改厕所、改圈舍,动员村民把生活区与养殖区分离,号召村民养成勤刷牙、勤换衣的好习惯……眼下,我区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从群众生活细节着手,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各族群众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应发挥文明新风的作用,以文明新风促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文明新风的培育与建设,而我区农村文明新风的形成,离不开工作队持之以恒的推动和倡导。目前,新疆各地的广大乡村,物质上逐渐富裕起来,但还需大力倡导文明新风。为此,我区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充分重视文明新风的建设与培育的重要性,在农村掀起崇尚科学、摒弃陋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

  文明新风的倡导和培育包含很多方面,比如崇尚健康文明的起居生活方式,引导村民自觉摒弃婚丧陋习等不良风气,从而形成淳朴友善、勤俭节约、邻里互助、孝老爱亲和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等良好风尚。

  文明新风的作用不可小觑,它可以起到凝心聚力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作用,促成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喜人态势。(记者张治立)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