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打掉违法企业的保护伞

2018年04月20日 10:43   来源:南方日报

  央视近日再次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以《污染大户身边的“黑保护”》为题,报道山西省洪洞县三维集团常年违法倾倒工业废渣、排放生产污水,对周边村庄造成严重污染,引发广泛关注。对此,生态环境部及山西省联合进行挂牌督办,当地也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表示将坚决打击污染企业背后的保护伞,严肃追究不作为、滥作为、失职渎职人员的责任。

  三维集团是一家生产聚乙烯醇、粘合剂、苯、焦炭等上百种化工产品的企业,每天产生大量工业废水以及电石渣、粉煤灰等污染物。按照环保要求,这些污染物必须严格管理,并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向外排放。但是,三维集团无视环保禁令,长期倾倒工业废物到没有防渗层的大坑里,工业废水更是直接排放进山西母亲河汾河中。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公众也愈发期盼优质生态环境,无奈三维集团仍置若罔闻、顶风作案。如此违法违规的行为令人震惊,企业对待环保的漠视态度让人痛心。这样一个污染大户能在当地长期存在,说明当地的环境监督存在明显漏洞,同时也与企业身边的“黑保护”密切相关。

  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难道不知情?当然不是。此前已有多家媒体报道过三维集团的污染问题,中国青年网2014年就报道了《山西三维污染近40年环保局确认企业偷排》的事实,每日经济新闻2016年也曝光了《山西三维成环保老大难年年被查处》的消息,中国法制报道网2017年也调查发现《山西三维违规倾倒工业废渣污染农田》。而且,去年环保部派出8个督察组对山西13个地市进行督察,三维集团也是被督察的对象之一。由此不难看出,三维集团的污染问题绝不是新问题,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也是心知肚明。情况不复杂,事实也清晰,有关部门却视而不见,难怪三维集团能在一次次的环保点名中安然无恙。

  央视调查发现,企业周围群众怨声载道,但是敢怒不敢言。究其原因,除了有关部门的不作为,还在于那些“闻不见味”的村干部为企业提供“黑保护”。面对企业无法无天、肆无忌惮污染环境的行为,当地村干部充当着污染企业看门护院的打手,当地村民的举报,轻则口头警告,重则经受皮肉之苦,和记者说过话,都要担心遭受打击报复。更加令人愤懑的是,当地环保局副局长竟然说被污染是“活该”,虽说起因是误会记者是当地村民,却充分暴露出当地环保部门对三维集团污染问题的熟视无睹,对解决老百姓反映最突出问题的熟视无睹。这已不是环保制度问题,也不是干部能力问题,而是态度和担当问题。正是因为一些部门和干部习惯把头埋进沙子里,在其位不谋其政,才会纵容这些污染大户置法律法规和群众利益于不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违法企业的“黑保护”,而且发挥的作用更大。

  环保问题积弊已久,一些基层政府的政绩观仍没有转变过来。为了一家上市企业的牌子,为了当地GDP数据好看,在该治理而且应该下重拳的环保问题上不作为,对污染企业不仅无法形成有效震慑,更无法消解群众的不满和焦虑。这样的政绩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背道而驰,也无法保证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到实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是极为紧迫的任务,急需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扛起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急需更多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干部挺身而出,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政策,牢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给污染企业留下生存土壤。

  “一查到底,绝不手软”,相关部门的表态让人欣慰。污染企业要果断查处,企业后面的保护伞也要彻底打掉。这是决定污染治理成败的关键。(丁建庭)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