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的一天】87岁“铁皮裁缝”的坚守

2018年04月20日 11:05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晨暄报道)4月17日一早,在塔城市阿西尔乡克孜别提村,87岁的陈永开家中传来木槌敲打白铁皮发出的清脆声,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叫醒了整个清晨,也拉开了铁皮匠陈永开新一天生活的序幕。

  附近的人都知道,陈永开在村里从事着一门老手艺——砸白铁皮,大家都称他为“铁皮裁缝”。一块薄铁皮,通过设计、切割,经过上千次的反复敲打,可以制作成水桶、漏斗、簸箕等各种生活用品。

  “我14岁从山东老家来到塔城,跟着师傅学艺。16岁就开始凭借学来的手艺自立门户了,把白铁皮变成各种物品,且不用一个钉子、不用机器焊接,直接纯手工敲打,能够制作出很多生活用品,只要是你想得出来的物件,我都能将其画在图纸上,再做出来。”在陈永开断断续续的回忆中,充满了对白铁皮手艺的深情。

  剪、切、敲、锤,陈永开的作坊里,摆放着剪刀、钳子、烙铁和铁锤等工具,就是靠着这几样简单的工具,一张张白铁皮,在他灵巧的双手中“大变身”。经过计算、测量、画线后的铁皮,会被裁剪出方形、扇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再经过敲打、铆接、组合,被制作成一件件精致的生活用品。

  水桶、盆、壶、瓢……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白铁皮制作的生活用品以其经久耐用被老百姓所喜爱,几乎家家都有。在村里,大家都喜欢陈永开制作的白铁皮制品。

  “白铁皮跟别的东西不同,是个实打实的技术活。敲打得好与不好,靠的是一双手的本事。”陈永开告诉记者,白铁皮若敲得不好,不结实;打得不匀,不漂亮;敲过了,伤了的铁皮不经用,还容易生锈;打得不够,不仅连接不牢固,而且不防漏。敲敲打打之间需要掌握好火候,从画图纸,到敲铁皮的姿势、手法和力道都很讲究。

  下午时分,陈永开手持木槌蹲在地上继续对着白铁皮敲敲打打,一件白铁皮制品需要用时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七八个小时,一双长满老茧的手留下了劳作时的痕迹。

  虽然他手上攥着这门老手艺,但还是会有失落的时候。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塑料和不锈钢制品取代了白铁皮制品的地位,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让消费者选择余地多了。制作白铁皮制品很辛苦,又不赚钱,还不被人看好,但陈永开并没有停下来,他舍不得丢下这门养活了一家人的手艺。

  “干了一辈子了,周围的乡亲都十分认可我的手艺,”陈永开说,“只要他们还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