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

新疆地矿馆邀你欣赏“开花的石头”

2018年04月20日 11:41   来源:新疆网

新疆菊花石(本版图均由自治区地质矿产博物馆提供)

  新疆网讯(记者江斌伟报道)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邀请市民们前来欣赏奇特景观――“开花的石头”。

  墨色的菊花、金色的玫瑰、绿色的牡丹……这些开在石头上的美丽“花朵”,经历千万年甚至亿年之久的自然孕育,或见证了岩浆活动,或历经了沙漠中的雨打风吹,或望穿了岩层的风蚀。

  今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

  当天,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还安排有《千里江山图之矿物颜料知多少》科普讲座、参观赏石斋和专题展览及动手识标本等系列主题活动。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科技发展部主任张平介绍,在该馆三楼宝玉石厅赏石斋珍藏有63种136件石头。其中,很多石头上的独特花纹,犹如花儿开放在石头上,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沙漠玫瑰石、牡丹石、菊花石等。除了有“石头花”可看,馆内还有些长得像花的矿物可以欣赏,比如水晶晶簇和辉锑矿。同时,还有海百合可以欣赏。这是一种长得像花的动物化石。

  说到石头中的花儿,沙漠玫瑰石不能不提。

  该馆收藏了3块沙漠玫瑰石。它们静静地伫立在展厅,最高的一块近50厘米高。沙漠玫瑰石上有一瓣瓣石瓣,逼真地组成玫瑰花瓣。

  这娇美的玫瑰并非细沙风化而成,而是经历了几千万年甚至几万万年的干旱才能形成。它们的硬度极低,只有2度,质地易损坏,是天然石头中为数不多的像花矿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张平说,沙漠玫瑰石在内蒙古有微量分布,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钙(即石膏),由多片板状的石膏晶体交叉形成簇群玫瑰状,发生在沙漠地区的土壤里,由于它的形状酷似玫瑰而得名“沙漠玫瑰”。牡丹石“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这块立于展厅一隅的天然奇石,质地细腻,底色为黑色,黑色的石质内盛开着朵朵或白或绿的石花,酷似牡丹花,由此而得名。

  张平介绍,牡丹石产于河南洛阳地区,有“花开亿载”之说,与洛阳牡丹花并称“洛阳双绝”。

  据推测,牡丹石约在距今十亿年左右形成。牡丹石为辉绿玢岩,花瓣部分为斜长石,硬度6-7。上面白色的长条是斜长石(矿物的名称),黑色的是细粒的隐晶质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富含铁、镁质的矿物。

  牡丹石属浅层的基性岩浆岩,地壳深部的岩浆活动上升到距地表附近的过程中,当其温度大致在1000℃-1400℃时岩浆以粥状流动;当温度下降到800℃-1000℃左右时白色的斜长石开始结晶出来(已成固体),早期结晶的颗粒较小的斜长石在中心,好似花蕊,相继结晶出的颗粒长的晶体,在其外围聚集,好似花瓣,其切面似牡丹花形,千姿百态,具一定观赏价值。

  在这些石头花中,有两块菊花石,一块产地是湖南。菊花石其“花”蕴育于几百万年以前,因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花呈乳白色,花型似秋菊,纹理清晰,神态逼真,因酷似菊花而得名。

  另一块则是产于新疆的锂蓝闪石,即新疆菊花石,又称黑菊花石。

  该石高约40厘米,由锂蓝闪石呈放射状分布在绢云母石英片岩的层面上构成,似朵朵开放的雏菊,花朵大小不等,最小的只有1厘米。此石产在锂辉石矿脉两侧的围岩蚀变带,宽约几十厘米至1米,有一定的资源量。

[责任编辑: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