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乡村振兴好时节》系列报道——

生态振兴让乡村焕发活力

2018年04月25日 09:21   来源:新疆经济报

  编者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疆的乡村振兴步伐正有力迈进,围绕着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有序进行等关键点,齐心协力,积极行动。

  图为4月月24日,伽师县巴仁镇托万巴仁村农民齐曼古丽仁镇托万巴仁村农民齐曼古丽 · 吾普尔在大棚采摘西红柿。由于管理到位,这一项收入可达1.8万元。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热依达 花建设摄影报道)近几年,新疆的新农村建设开展得绘声绘色,全区上下在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上动脑筋、想办法,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又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天山南北绘就出一幅美丽生动的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人大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生态保护促进丰产丰收

  在此指引下,我区的乡村生态振兴有了更加明晰的方向。

  如今,随着“绿水青山”颜值的提升,“金山银山”的价值也在随其增长。

  冯荣果是阿克苏市依干其乡托万克巴里当村的果农,去年他种的红枣、核桃刚刚挂满枝头,就被内地来的客商收购一空。“这得益于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它不仅让这里的生态变好了,也让我们的林果产业焕发了新的生命力。”4月21日,冯荣果说。

  冯荣果的果园周围都是戈壁滩,因连年遭受沙尘等灾害天气影响,效益不佳。这两年,当地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在果园周围的戈壁滩上栽种了杨树、胡杨等生态林,筑起一道屏障,灾害减少了,收成增长了。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区通过植树造林、封沙育林、沙化草原治理、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式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466.13万亩。

  “昔日戈壁荒漠,如今绿色果园。”这一生态缩影在新疆已是常见。人们还在绿色果园的基础上,开发创新,推动生态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宋剑香是沙湾县乌兰乌苏镇水磨沟村人,从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到现在经营集设施农业、特色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展示、林果采摘、旅游观光等“八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旅游示范园,宋剑香享受到了“生态+”带来的红利。

  “每座大棚进入盛产期时,平均生产优质林果、绿色蔬菜1吨左右,均价150元/公斤,早已供不应求了。”宋剑香自豪地说。再加上特色农家乐的餐饮收入,她每年收入可达410万元,实现长期就业人数40人以上。

  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徐涛说,近年来,各地以生态建设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既重视抓好生态发展,又注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兴农新路子。“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让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乡村发展的常态,让我们的农村成为真正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徐涛说。

  村容村貌提振精气神

  走进哈密市伊州区东河街道吾尔达村,柏油路两旁整齐的绿化带、漂亮的路灯和新修的院墙映入眼帘,整个村子显得格外整洁有序。“以前村里的垃圾四处堆放,不仅难看,还产生难闻的气味。垃圾集中整治后,我们村如今跟城里一样干净漂亮,每天走在路上,我的心情都变好了。”4月24日,吾尔达村村民达尔曼说。

  据了解,今年年初,在村干部的倡议下,伊州区东河街道吾尔达村建成了四个垃圾集中回收站,改善了全村环境卫生的整体面貌。

  曾经头顶是纷乱扰人的电线,脚下是狭窄泥泞的路面,随处可见生活、农业垃圾乱丢乱放的场景,现如今已经很难在我区农村看到了。天山南北的各个乡村,道路、自来水、厕所、燃气、院墙、棚圈的全面改造,乡村垃圾集中回收站的建设,农村清洁能源供热的推广,正一天天改变着农村的旧模样。

  乡村“面子”改变的同时,“里子”也在发生着变化。玛纳斯县乐土驿镇郑家庄村村民赵金霞家中,新修建了室内卫生间,接通了上下水,抽水马桶、洗手池等一应俱全,她高兴地说,自己告别了传统的旱厕。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不仅是生活条件的改善,也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印证。农村环境整洁优美了,生活便捷舒适了,农民们的心中也就更加美好和敞亮了。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