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户 安居又乐业

2018年04月25日 15:41   来源:新疆经济报

  编者按 2018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我区精准发力,细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措施,举全区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

  记者采访了部分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新居民,看他们是如何乘着党的好政策“东风”,摘下“穷”帽子,走上致富路的。

4月18日,麦麦提托合提 · 麦麦提的妻子正在照料大棚里的蔬菜。阿不都克尤木 · 托合提摄

  和田市:种菜+编织走上致富路

  “阿书记,请来看看我种的西红柿,长得有多好!”

  4月18日,在和田市团结新村一个安静的小院里,男主人麦麦提托合提 · 麦麦提刚从建筑工地打零工回来,女主人正忙着给蔬菜大棚里的西红柿浇水。见到和田市吉亚乡艾德莱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新疆工程学院“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阿不都克尤木 · 托合提,夫妻俩热情地邀请他到大棚里参观。

  这家人的生活,自从搬到团结新村的新家后,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麦麦提托合提 · 麦麦提的大儿子原来在和田市吉亚乡艾德莱斯村当保安,小儿子在和田市职业技术高中学习艾德莱斯绸编织专业。现在,一家人不仅住上了新房、种上了大棚,还打算发展家庭作坊,编织艾德莱斯绸。

  “易地搬迁就是好吧!”阿不都克尤木 · 托合提对麦麦提托合提 · 麦麦提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就能过上好日子!”

  麦麦提托合提 · 麦麦提听着不住地点头,他说:“以前在村里,我们家盖不起新房子,也没用过天然气,我们想摆脱贫穷的帽子,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2017年,麦麦提托合提 · 麦麦提一家搬到了团结新村,不需任何费用就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阿不都克尤木 · 托合提说,为了能让大家尽快适应在团结新村的新生活,工作队定期来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们给麦麦提托合提 · 麦麦提说了,只要愿意发展种植业,政府就提供蔬菜大棚,一个大棚造价成本就达十多万元,贫困户可以免费申请。”阿不都克尤木 · 托合提说。经过认真考虑,麦麦提托合提 · 麦麦提一家今年申请了两个大棚,主种西红柿。

  “从去年至今,为了种好大棚,我采购种子和农资等花费了2.2万元。”麦麦提托合提 · 麦麦提说,“现在我的西红柿已经卖了1.4万元,剩下的部分预计还能卖出2万多元。”

  易地搬迁,一年时间就让麦麦提托合提 · 麦麦提实现了脱贫,让他有了奔头,让全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不仅是脱贫,我们工作队还要帮着他家致富奔小康,不仅自己富裕,还要带动其他村民一起富裕,”阿不都克尤木 · 托合提笑着说,“麦麦提托合提 · 麦麦提是个有技术有手艺的农民,他们一家人都懂艾德莱斯绸编织技术,只是以前没有把这门手艺利用起来。”

  工作队已经谋划了一间家庭作坊,就设在麦麦提托合提 · 麦麦提家的院子里。数十平方米的房间能放下好几台编织机。

  “工作队联系到了一批艾德莱斯绸编织机,一台的售价是一万元,已经给他家申请了五台机器,鼓励麦麦提托合提 · 麦麦提发展艾德莱斯绸家庭作坊,”阿不都克尤木 · 托合提说,“我们也交给他一个任务,在发展家庭作坊的同时,带动几名贫困户来这里一起干活,教会他们技术,带领他们致富。”(记者成越越)

4月21日,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村民阿里木江 · 阿卜杜莫明正在赶制木桌。艾先涛摄

  疏勒县:开店当老板日子真美好

  “原来我十分担心住在新房里没事干,一家人收入没有来源,现在完全踏实了,真感谢党和政府啊。”4月23日,在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易地搬迁安置区,阿里木江 · 阿卜杜莫明一边忙着木工活,一边对亲朋好友说。

  阿里木江原是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村民。去年下半年,包括他在内的库木西力克村50户246位村民,积极响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整体搬到了库木西力克乡易地搬迁安置区。

  “我们一家五口人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再不用担心刮风漏雨等问题,我感到生活越来越幸福。”阿里木江说,现在搬进了水电暖齐全的临街二层楼,一楼还可以当作门面房,一家人对脱贫充满了希望。

  此前,阿里木江家里只有7亩地,微薄的收入让一家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后,一家人看到政府统一盖的易地搬迁房整齐划一,而且还是小二楼,特别敞亮,这让全家都兴奋不已。尤其是让大家感到惊喜的是,新房位置特别好,紧挨着乡政府,交通等十分便利。

  阿里木江有不错的木工手艺,以前偶尔打个零工赚点小钱补贴家用。自从迁入新居后,他起早贪黑在临街的一楼经营起了木工家具店。

  “说实话,我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过,自己也能开店当老板。”阿里木江感慨地说,“以前住在村里的时候,打工难、赚钱难,日子过得很没盼头。今年以来,我的生意特别好,不断有人找我加工各种家具。”

  “干不完的活让我心里越干越有劲,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我今年能挣2万元呢!”阿里木江开心地说。

  阿里木江特别会动脑筋,也舍得花力气。在自家门面房开木工家具店之余,他又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帮扶下,动员家人在后院搭建起了两座蔬菜大棚,庭院四周种上了葡萄和无花果。红红火火的庭院经济,让家里又多了一份收入。

  “刚开始动员我们搬迁的时候,大部分群众都有所顾虑。”库木西力克村易地搬迁户图尔荪 · 麦麦提说,驻村工作队通过把村民一批批组织到易地搬迁安置区参观学习,一家一户地做动员,村民们搬迁的热情很快高涨起来。

  图尔荪家里有6口人,现在在自家楼下开了一间裁缝店。源源不断的缝纫活,让一家人每天过得忙碌而又充实。

  对易地搬迁村民来说,搬入新居只是第一步,他们能否在新居里“扎下根”,事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成败。为此,新疆农科院驻库木西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按照一架葡萄一棚菜、一圈畜禽一片园、一门技能一餐饮的“精准扶贫套餐六个一”发展模式,在脱贫攻坚上持续发力。

  库木西力克村党支部书记艾合麦提江 · 阿西木说,自从村民们搬到临街的易地搬迁安置区后,大伙的致富积极性越来越高。如今安置区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族手工艺一条街了,不少村民加入到手工艺制作的行列中。地毯编织、刺绣、缝纫、手工乐器制作、木工加工……村民们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群众享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今后,我们还要以现有条件为基础,继续开辟更多的路径,引领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新疆农科院驻库木西力克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徐麟说。(记者于熙)

4月20日,在乌什县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村,住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村民夸赞党的扶贫政策。牛海燕摄

  乌什县:电动车代步致富信心足

  4月20日清晨,茹孜古丽 · 吐尔逊早早地起床做饭。当婆婆和孩子吃过早饭,她换上漂亮的衣服,骑上电动车,到村口新建的制衣厂上班。

  茹孜古丽生活在乌什县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村。山脚下这片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有着统一的白色围墙、粉色墙裙、蓝色大门,连院内的葡萄架都是统一定做的。水泥路面干干净净,难怪茹孜古丽的电动车很少擦洗却崭新如故。

  位于阿克苏地区西部的乌什县,被誉为“中国西部生态明珠”,享有“半城山色半城泉”的美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随便找个地方居住,便能安居乐业。像茹孜古丽以前住的地方,门前渠沟经常缺水,洪水到来时水能流进屋子里;因为以前盖房子没有统一规划,家家户户房屋院落显得比较凌乱,夏天到来后蚊虫成团。

  “搬迁之前,政府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听说要搬进统一规划建设的抗震房,我们当然高兴。”茹孜古丽说。

  搬进几公里外的新居后,茹孜古丽和村民阿不都热依木 · 图尔迪是邻居。阿不都热依木几年前遭遇过车祸,左腿内打了四根钢钉,干不了重活。妻子到阿瓦提县务工后,他在家里也没闲着,一边照顾3个孩子,一边养殖鸡和鸽子。要是想出门,有三轮电动车代步。

  “幸亏搬到了这样好的环境里,我才发挥一些作用。以前,我到大门口转转都不方便,更不要说干活了。”阿不都热依木说。

  自治区环保厅驻苏依提喀村工作队队长叶尔肯 · 托呼达尔汗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解决了贫困户长期无法正常生产生活的问题。贫困户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对全村村民整体脱贫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搬迁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村民吐尔洪 · 麦麦提说,他家原来有两亩地,搬到安置点后不仅住得舒适了,因为科学规划,又增加了1.8亩耕地。他要学着种植大棚蔬菜,扎下根来好好赚钱。

  如今,苏依提喀村一个村民小组已竣工的53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已入住51户222人。

  乌什县是边境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也考虑到了改善边境贫困山村村民的居住条件。在较为偏远的英阿瓦提乡英阿特村,自然环境恶劣,人均耕地较少。如今,英阿特村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整体搬迁到了英阿瓦提乡亚喀艾日克村,住上了水电齐全的安居富民房。

  搬迁户阿布都沙拉木 · 赛依提是护边员,搬到新的地方后,他护边巡边的热情丝毫没减,反而感到工作起来更方便了。他说,出门就有柏油路,还配有路灯,晚上亮亮堂堂,可以轻轻松松走路。

  乌什县是阿克苏地区两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地区深度贫困村142个,乌什县就有46个,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现在,已搬进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农民,开始在当地政府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发展庭院经济,参加技能培训,走出家门务工,他们“忧居”变“宜居”的同时,走上了一条比以前明显宽广的脱贫致富路。(记者张治立 通讯员牛海燕)

4月17日,阿依努尔 · 斯卡尔正在制作柯尔克孜族特色的桌布。杨凯摄

  阿克陶县:美丽的绣品幸福的生活

  4月17日,在阿克陶县毛达湾昆仑社区的古丽巴哈手工刺绣合作社里,女绣工们正在赶制一批刺绣工艺品,彩色的绣线在绣布上来回穿梭,不一会,一幅幅美丽的绣品便“新鲜出炉”。

  今年36岁的阿依努尔 · 斯卡尔是这家合作社的社员。去年12月,一家人从该县克孜勒陶乡喀拉塔什村搬迁到毛达湾昆仑社区后,她就走进了合作社,每个月都有1300元左右的收入。而从前一年四季辛苦放牧,一共才能落个5000元的收入。每每说起现在的生活,阿依努尔的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笑容。

  喀拉塔什村平均海拔3600米,距离阿克陶县城147公里。一直以来,该村村民都以发展畜牧养殖业为生,因为地处偏远,村里基础设施条件和医疗、教育条件都十分落后,该村也被当地列为典型深度贫困村。

  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驻喀拉塔什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刘忠介绍,2017年以来,按照国家“五个一批”精准脱贫措施,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认为,只有易地搬迁是实现该村整村按计划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为了让大家充分了解“易地搬迁”,村干部除了挨家挨户做工作,还组织村民到搬迁点参观和试住。很快,回来的村民不仅主动进行易地搬迁,还在村里宣传易地搬迁的好处。

  去年10月,喀拉塔什村第一批24户村民响应号召,搬迁到了离县城7公里的毛达湾昆仑社区。2个月后,第二批74户村民也陆续搬到了新居。这一搬就一发不可收拾,村民们没想到搬迁点的商店、学校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看到自己的新房水电暖齐全,房屋宽敞明亮,每个人心里都乐开了花。

  在动员搬迁的同时,工作队还研究制定了“三步走”的办法。首先就是让有意愿的村民先行搬迁,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带动身边群众,确保如期完成搬迁工作;其次是从产业发展入手,做好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第三步是拆除旧居,合理规划用地,助力脱贫攻坚。

  刘忠说,易地搬迁是治标,产业发展是治本,“易地搬迁+产业发展”组合拳才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良方。

  为了让搬迁户尤其是广大贫困户在搬迁的同时真正实现脱贫,当地工作队从产业发展入手,在搬迁点成立了两个刺绣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全部为贫困户,目前共有59个人在合作社上班,每人每月有1300元左右收入,切实解决了村民搬迁后的脱贫门路问题。

  同时,根据因人、因户施策原则,专门为3户贫困户在搬迁点提供了经营超市、缝纫、饭馆的商铺。村民艾比布拉 · 塔什曼拜克以前就在村里开过商店,他高兴地说:“在这里开超市比我在村里的小店好太多。不仅进货方便,商品也多,村民都愿意到我这里来买东西,与我以前在村里开店相比,收入增加了三倍。”

  前不久,喀拉塔什村“拆除旧居、建设棚圈、退宅还草”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拆除旧居,资源再利用,正在为该村的发展增添脱贫“新动能”。许多村民听说后,都专门从搬迁点赶回村委会和村里签署拆迁协议。目前已经有52户村民和村委会签订了协议,该村也已向上级申报建设5个棚圈用于发展“十户联牧”,把废旧的资源转化为脱贫致富的“加油剂”“新动能”,让有限的土地变为发展生产用地、建设用地,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讯员刘维)

  【短评】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

  确保到2020年全疆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眼下,我区各地正定措施、抓落实、推进度,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是帮助“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地区群众“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的重要手段,对贫困群众来说是件大好事。但如果在易地扶贫搬迁中不重视产业发展,不重视群众生计,群众到了新地方无事可做,无赚钱的门道,那就失去了“扶贫”二字的要义。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因此,各地各部门在实践中必须不断加深认识,因地制宜,并注重加强搬迁户后续发展能力建设。

  可喜的是,现在全疆各地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做到了既重视盖房搬迁,又重视实质脱贫;让搬迁的群众住上好房子后,还有可以致富的手段。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一定能让各族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记者于熙)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