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老茶馆】在那杏花烂漫时,我又回到了这里

2018年05月03日 10:22   来源:最后一公里

    驻村老茶馆

  驻村一年,回味一生。对新疆广大驻村干部而言,这是一段难忘而温暖的旅程。远离亲友、来到基层、奔赴一线......这一年,你蜕变了成长了收获了。聊聊你的驻村轶事,和大家分享经验与收获。

  《最后一公里》开通“驻村老茶馆”栏目,烧一壶茶,品一品你的驻村故事。

  今日讲述者:自治区水利厅结亲干部王妙

  2017年,我参加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带着使命,肩负责任,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早已和他们成为一家人。

  我在驻村的一年时光里,陶醉于村里不同季节的美,感受着村民质朴的美。春天,杏花、桃花繁花似锦;夏天,葡萄架下果实累累;秋天,丰收的庄稼金光灿烂;冬天,整个村庄银装素裹。入户走访、为民办实事好事,村民会心的微笑、念念不忘的小花、田野上的炊烟、合作社里调皮的小驴,这些都捻成了细碎的往事,珍藏在心中。

村里杏花开。

  结亲活动把离开一个多月的我,再次送回这魂牵梦绕的小山村。恰逢四月,杏花盛开。当我再次走进那片熟悉的杏花林中,当我在田间地头细数老乡们熟悉的身影,当我热情地向迎面而来的村民打招呼,当在我在乡间小路上张开手臂抱起一个个扑进怀里的小巴郎,当我闭上双眼聆听牲畜绵远悠长的叫声,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结亲干部合影。

  结亲活动,宛如重温驻村岁月的一个旅程。每走到一处,便能回忆起当时在这里工作生活的情景,不自觉地在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我走进买合买提·阿布都日介甫家时,干净、漂亮的农家小院里,各类物品设施整齐有序,规划合理的农家小院成了村里的庭院建设示范户。在主人精心设计和细心劳作下,院内生机勃勃,田园气息十足。大棚里种植着大蒜、韭菜、西红杮、辣子等蔬菜,舍饲喂养的绵羊膘肥体壮,鸡舍里的小鸡悠闲地觅食。变化最大的是,他的家里摆进了洋气的沙发、引领风尚的“席梦思”床,生活越来越富有现代文明的生活气息。

  我的亲戚阿米娜姆罕·比拉力是村里的贫困户,婆婆也有病在身。她看到村里开办了大食堂,便主动找村“两委”申请担任厨师,这样不仅能有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而且还有钱给婆婆看病。对于阿米娜姆罕的申请,村“两委”一致同意。阿米娜姆罕努力学习炊事技能,不到半年便能炒十几道家常菜,烹饪四五种主食。

  阿米娜姆罕为我算了一笔账,她每月工资除了生活开支和婆婆的药费开支外,一年能存近万元。想到这,阿米娜非常高兴,“我的梦想是在乡里开一家饭馆,现在有了存款,我也有了底气。我要努力工作,钻研厨艺。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彻底摆脱贫困,实现我的梦想。”

  结亲活动奏响了乡村锅碗瓢盆交响曲,无论走进哪个家庭,都能看见结亲干部和老乡们一起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这份没有血缘的“亲情”让不同民族的家庭成员越走越亲,感情越走越浓。

大家共吃一桌饭。

  村里的小队长卡德尔说:“我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这几年,通过‘访惠聚’驻村工作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开展,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发自内心地感恩党。”

  在送别的村口,亲戚拉着我的手,不舍地说:“我盼着你快点再来。”我回应:“我一定会常回家看看。”

  当列车启动的那一刻,长啸的汽笛仿佛是我向第二故乡不舍的告别。不论身处何处,这份亲情都将温暖我的心,思乡的情结将丰富人生的岁月。

  此去经年,又是一路风景。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