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青年“圆梦记”!

2018年05月07日 10:35   来源:最后一公里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是成就事业和梦想的根本,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在脱贫攻坚的广袤土地上,在创新创业的时代热潮中,越来越多的青年正大显身手、建功立业。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在新疆各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他们是幸福的奋斗者!最后一公里(ID:MqMsMx)推出“无奋斗 不青春”栏目。请小伙伴们跟随公里君,看看这些青年人的努力和蜕变,分享这些青年人的喜悦和收获。

  勤奋好青年 学艺脱贫成模范

  “五四”青年节,自治区林业厅驻乌什县奥特贝希乡亚阔坦村工作队、村“两委”联合阿乐兴业针织有限公司,在村“卫星工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毛衣编织加工比赛。

  作为工厂的一员,帕提古丽·木来克在比赛中以“一天织12件合格产品”的成绩摘得桂冠。

正在工厂忙碌的帕提古丽(中)。

  2017年,工作队为转变村民择业观念,结合扶贫先扶志、“输血”变“造血”的理念,立足村情实际,与阿乐兴业针织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卫星工厂”,帮助村民就近就业。帕提古丽就是受益者之一。

帕提古丽给大家展示自己做的衣服。

  进厂后,帕提古丽勤学苦练,积极向老师学习请教,不久便成为合格的熟练工人。此外,她还主动帮助技术不熟练的女工提高水平,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帕提古丽说:“在‘卫星工厂’上班既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又能赚钱补贴家用,真好。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后我更要努力上班,早日脱贫致富!” (自治区林业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张娟、李诺娜)

  辣椒地里的“发明家”

  在沙湾县安集海镇农庄村,只要提起郑雅升,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他是我们辣椒地里的‘发明家’!”

郑雅升(左)跟着播种机指导播种。

  辣椒是安集海镇的红色产业,也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作物。为了能够帮助农户节约种植成本,郑雅凭着自己精湛的电焊技术和农业机械加工方面的经验不断学习摸索,自主研发改制辣椒精量播种机,并获得国家专利。

现场指导农机手播种。

  他改制后的辣椒精量播种机让“辣农”得到了实惠,平均每亩地可以节约种植成本300余元。为了让更多的实用技术能够惠及各族农民,2013年,31岁的郑雅升注册成立了沙湾县亚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开启了农村青年党员带头致富之路。

  奋斗在新时代,郑雅升用敢创敢干、勇于拼搏的精神,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一路前行,书写着自己无悔的青春!(塔城市“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朱洁)

  一个电烤箱,铺就致富路

  “古丽加马力,瓜子仁饼干还有吗?我们待会儿下地干活要带点!”5月4日,拜城县察尔齐镇红旗村村民阿依克孜·合力力对村里“致富小能手”古丽加马力·那司尔说。

  “刚烤了一箱瓜子仁的,等着,我这就给你拿!”话音没落,古丽加马力就忙着装起了饼干。

  一个月前,古丽加马力在镇上赶巴扎时,看到村民们买了不少糕点、饼干,打听后得知,大家平时在田里忙着干农活,中午顾不上返回家中做饭、打馕,只好买些饼干、糕点当做午餐。

  红旗村离镇上有20公里,大部分村民家中没有车,每次去镇上赶趟巴扎,既费时又费力。古丽加马力就琢磨着:要是自己做些糕点,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买到,既方便了大家,自己也挣了钱,岂不一举双得。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她立刻联系电力所把自己家的电更换成三相电,购买电烤箱学习制作,办理相关经营手续……两周后,古丽加马力的糕点店正式开张。

  “如果每天烤10公斤,每公斤卖15元,每月净赚两千多块!”古丽加马力算起了经济账,“只要肯干,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拜城县人社局驻察尔齐镇红旗村工作队 杜新凤)

  亚森江的“树莓之梦”

  从昔日60亩零散的树莓种植到如今1200亩的树莓规模化连片种植,从最初解决10人就业到现在解决300多人就业,从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到成熟稳健的民营企业家……他就是亚森江·吾甫尔卡森。

  亚森江出生于伊宁县巴依托海镇上萨克于孜村,从小看着村民们守着几亩天地,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从那时起,他就想着长大后一定要闯出一条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致富路。

村民们在树莓地里工作。

  2003年,他从新疆司法警官学院毕业后,一边在乌鲁木齐打工,一边与内地商贩联系销售家乡的蜂蜜、苹果等食品类特产。几年的打拼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新疆食品类特产加工和销售经验。2010年,他决定回家乡带领村民一起创业。

  他考察发现,水果树莓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且山上的野生树莓产量极少,种植树莓大有前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把成立树莓合作社的想法告诉村民后,大家并不愿意把地租给他发展树莓这个“不靠谱”的产业。

树莓地和保鲜库。

  经过再三劝说,亚森江的合作社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为了保证树莓的储存,他又多方筹集资金,建立树莓深加工车间和保鲜库,将树莓加工成酱进行销售。

  2016年,他注册成立了公司。第二年,在伊宁县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伊犁州农业局驻巴依托海乡其格勒克麻扎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的企业走向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提起自己的成功,亚森江说:“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好政策,离不开工作队的帮助,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今后,我将继续带领村民奋斗在新时代!”(伊宁县“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马静)

  看大学生“牛倌”如何黄牛变“金牛”

  在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小拐乡团结新村,有位出了名的“牛倌”,他带领村民一起踏上饲养良种牛的致富道路,他就是沙纳提别克·艾克木江。

  2015年,沙纳提别克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家乡号召,来到团结新村,和村民们一起创办起了农润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

沙纳提别克(右)和工作队队员白慧东(左)坐在团结新村的文化长廊下共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创业初期,他便遇到各种困难,例如牛的数量少、无法形成规模化养殖降低成本,牛圈的设计不合理不利于牛的健康生长等,这让他犯了愁。在工作队和市农林牧业局的帮助下,他申请到补贴项目,改造翻新了牛圈,购置了新型饲料加工机械,改善了养殖的硬件设施条件。

  硬件设施解决了,下一步就是改良牛的品种,这恰好与工作队队长王国华不谋而合,因为他也一直在考虑研究黄牛品种改良项目。

  经过多方沟通协调,团结新村打破了近六十年只养殖本土黄牛的历史,开始发展经济价值更高的褐牛和西门塔尔牛,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致富路。

合作社的牛在被注射疫苗。

  目前,他的合作社社员11名,存栏量达300余头良种牛,具有一定养殖规模,2017年盈利13万余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让沙纳提别克更加坚定了扎根家乡的信心和实现村民共同致富的梦想。他说:“党的政策好,国家的扶持好,我们干起活来也更有力量,我们团结新村的养牛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让团结新村的父老乡亲们赶着‘金牛’一起奔小康!”(克拉玛依市农林牧业局驻村工作队 李阳)

[责任编辑:崔导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