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涉农企业内外兼修寻求新突破

2018年05月08日 10:48   来源:新疆经济报

  核心阅读: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领域里的不断推进,新疆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开始“沉下心”审视自身。对内,他们更加注重科技引领,提升产品品质;对外,他们开阔视野,积极寻求抱团发展。通过内外兼修,新疆涉农企业正调整思路,创新求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寻求新突破。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唐建勇报道)新疆优越的自然资源,赋予了这片土地无数的瑰宝。这些瑰宝在企业的开发下,由原材料变身商品,走向市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从简单的吃,变为要吃得精致、吃得健康。这就迫使企业必须提供更好更优的产品,才能维持竞争力。

  重科技,走精深加工之路

  经营情况好、发展信心足的涉农企业,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产品创新和设计方面下功夫。

  作为新疆番茄红素生产领域的佼佼者,新疆红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目前已实现番茄红素的工业化生产,被国家列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5月5日,该公司董事长魏建华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走精深加工之路是必然选择。而将科技手段运用到传统的番茄加工方式里,成效显著。魏建华算了一笔账,1吨番茄鲜果加工成番茄红素以后,产值将增加10.6倍,如果再进一步加工成功能性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产值将提高15倍至18倍。

  “今年,我们公司的订单增长主要是靠新产品的研发,我们的品牌正在慢慢建立,我们有信心把沙棘产品越做越好。”5月6日,新疆恩利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文说。

  据悉,沙棘在疆内外市场上的认可度很高,所以很多企业都投身其中。但低层次竞争,不仅保障不了产品的品质,还让企业的发展空间很局限。新疆恩利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建立沙棘压榨、萃取、分离、精炼生产线,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施提升了沙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重品质,打提升效益之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我们企业来讲,就是要提质量、提效率。”在采访中,马晓文多次表示,效率是企业大步向前迈进不可缺少的一环。

  马晓文介绍,新疆恩利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在的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有一些企业收购当地农牧民利用特殊工具一颗颗采摘的沙棘果实,这些果实不仅不易存储,破损率高,采摘也费时费力。该公司则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立起冷冻库,收购沙棘“冻果”。沙棘冻果经过枝条分离、速冻、筛选后,品质和口感优异,生产出的产品更受消费者喜爱。

  而随着消费不断升级,消费者的需求也从“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出文化”转变,这就要求企业调整思路,加快转型升级。

  这两年,新疆伊美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抓住消费者心理变化,大力发展有机大米产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绿色有机大米订制、饮食文化推送、水稻种植技术咨询等多种服务,此举为企业发展带来新动力。如今,该公司的有机大米,在每年水稻种植前就被“私人订制”的营销模式预订一空,富含花青素的伊美乡牌琥珀米市场价格已达到399元/斤。

  5月6日,新疆伊美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波表示,品质是公司生存的基础,向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提供更高效率的服务,是保持企业旺盛生命力的根本。

  重合作,寻抱团壮大之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疆涉农企业对内要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对外要寻求合作,抱团发展。”马晓文说。

  2016年,新疆恩利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新疆金之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沙棘平衡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新疆“21金资源沙棘”产业联盟。几家企业通过抱团取暖,寻求共赢。

  马晓文表示,此举有利于企业更加专注沙棘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共享沙棘基地,通过抱团发展,增加了整体实力,提高了企业话语权。

  长期以来,新疆农副产品销售主要靠内地省份商户来新疆原产地采购,是以传统的“坐商”方式销售交易,随着宣传推广,部分新疆本土经营者带着农产品走了出去,但大部分仍是单打独斗,且受物流渠道不通畅、资金周转困难、农副产品电商起步晚等影响,整体效益增加并不明显。不仅如此,一些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也是损害新疆农副产品声誉,品牌效应没能优化的原因之一。

  正是意识到这些问题,新疆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抱团发展。去年,新疆百余家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科研等领域的单位“集结”,成立了新疆农副产业流通发展促进会,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方式,联合助推新疆农副产品做大做强,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