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疆:质量为乡村产业发展筑基

2018年05月16日 09:39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兴瑞)新疆农产品品质优良,美名远扬,这其中,良好的自然条件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全区农业生产经营者对于质量的重视。

  新时代,新疆由农业大区走向农业强区,更不可缺少质量这一必要条件。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我区农业生产将提升质量和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加快由追求“量”向追求“质”转变。

  提质增效展新貌

  5月15日,记者从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了解到,由于技术措施落实到位,阿克苏地区棉花出苗率明显高于上年,大部分在85%以上,这为全年的棉花生产开了一个好头。

  去年,沙雅县艾格日托格拉克村的种棉大户王森林试种了2000亩机采棉,并采用了精量播种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产量也提高了,收入自然不错。今年,他索性将自己承包的所有棉田全部改成了机采棉模式,期待能有更好的收成。

  这是阿克苏地区推进棉花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阿克苏地区今年将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了70万亩,但在皮棉单产上将力争比去年增加至少3公斤/亩。

  在全区农业不断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我区农业产业的各个方面都显现出新气象。今年,新疆正式实施小麦收储制度改革,“市场定价”将取代“政府定价”。这意味着,市场将倒逼粮食生产者更加注重提高粮食品质,从而获得更好的收入。

  “长期来看,新疆小麦将从‘大众化’向‘精品化’‘专用化’‘特种化’方向发展,小麦收储制度改革将起到积极作用。”自治区粮食局总经济师刘学明说。

  新品种造就高质量、新技术催生高效率、新方式引领新发展……放眼全区,我区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正结出越来越多的“优质”果实。

  品牌引领路更远

  4月份,自治区农业厅印发的《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未来几年,我区将打造一批知名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实现“三品一标”产品年均增长8%以上。

  为了让品牌引领优质农业发展,自治区去年首次实施“三品一标”补助政策。新疆水稻主产区之一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随即对当地的大米企业推行准入和统一标识,符合标准的企业可以在大米包装袋上同时使用“察布查尔大米”和该企业的商标。这意味着,“察布查尔大米”作为区域性品牌,正“抱团”走向市场。

  “察布查尔大米实行准入‘贴标’管理,有助于促进大米品牌的打造,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农业局党组书记苑军说。

  截至2017年年底,我区共制定和修订农业行业地方标准总数达200个,建立100个标准化示范区,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产品1300个……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我区优质农产品不断提升的市场影响力。

  “奇台县有机面粉产品已销售到北京、上海、云南等地,效益是普通小麦面粉的4至5倍。”奇台县农业局局长孙荣辉说,奇台县培育了“帅奇”“奇麦特”“钰新”等面粉品牌,市场反映良好。去年10月,奇台面粉官方旗舰店在天猫商城正式上线运营,每公斤售价达35元。

  加大监管作保障

  要让质量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实力,安全保障必不可少。目前,自治区今年第一次农产品例行监测工作正在进行中,5月25日之前,自治区农业厅将对全区50个县市的蔬菜、食用菌、水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按照计划,这五类产品全年将抽样检测11867个。

  “我区已初步形成了省、地、县、乡四级监管检测体系。”自治区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阿迪力·巴斯提说,我区已建设了1个省级、14个地(州、市)级和88个县(市)级的农产品质检中心,挂牌成立了2个风险评估实验室、5个风险预警试验站。2013年以来,全区有559个涉农乡(镇)挂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2017年,我区在50个县市开展蔬菜、水果、畜禽、食用菌和水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8.2%,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状况稳中有升,群众吃得安全健康的基础不断稳固。

  《实施方案》提出,未来几年,我区要推动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按照这个计划,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将不断加大,农产品放心程度将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