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绵延十年的情谊

2018年05月16日 10:49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刘红艳报道)“老武,明天周末,中午来我家吃个拌面吧。”

  近日,接到吐鲁洪江 · 吐尔逊的电话,武仁涛笑了:“不是才在一起吃过饭吗?”

  就在一个多小时之前,武仁涛与妻子贾凤军和老朋友吐鲁洪江及他的妻子古丽米力 · 玉素因才在一家饭馆聚过餐。

  “想一起吃个拌面了嘛……”吐鲁洪江说。

  于是,两家人又约在了一起。女人们逛街,男人们跟在一旁,聊着天,给她们当参谋。两个女人逛得尽兴了,4个人又一同回到吐鲁洪江家,开始和面、炒菜……

  从2008年开始,两家人的亲密走动已持续10年了。一周一次,甚至一周几次,两家人一起吃饭、逛街、游玩或看望家里的老人。

  两个家庭的真情交往

  吐鲁洪江原本只是贾凤军的同事。

  2008年3月,吐鲁洪江成了克拉玛依市博达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治安保洁分公司的一名管理员,他的办公桌就在贾凤军对面。

  作为公司的业务负责人,贾凤军了解到,吐鲁洪江以前是小学老师,还在一家物资供应公司担任过机关团支部书记、文化中心主任等职务,这番经历,让贾凤军不禁对吐鲁洪江格外关注起来。

  当时,博达公司的1100多名保洁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贾凤军认为,吐鲁洪江有文化、有管理经验,在工作中可堪大用。

  很快,一件事证实了她对吐鲁洪江的看法。

  2008年5月的一天,有几个班组的保洁人员闹情绪撂挑子,贾凤军赶到作业点劝导。那些员工一看到她,情绪激动地围了上来。

  “你们干啥呢?有话不能好好说吗?再说,她是来给大家解决问题的,就不能心平气和地谈吗?”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团团围住贾凤军的人一下子安静下来。来人正是吐鲁洪江。

  领头的那个人,吐鲁洪江认识,一番有理有据的劝说后,人群散开,风波平息了。

  “这个人不错,有机会我想认识他。”听妻子叙述了这一幕,武仁涛说。

  “从那时起,我们都喜欢上了这个热情、真诚又有正能量的人。”贾凤军说。

  就这样,从同事到朋友,从两个人到两家人,不同民族的两个家庭开始了他们的真情交往。

  一起送老父最后一程

  2015年11月15日,贾凤军为父亲贾分明过90岁的生日。

  当天,这个解放前就参加革命工作的老人,把吐鲁洪江叫到身边坐下,然后对贾凤军说:“我要认‘洪江’当干儿子。”

  在他眼里,“洪江”是个好孩子——这些年,经常来看他,给他送米、送菜、送日常用品的是“洪江”;他生病了,接送他去医院跑前忙后的是“洪江”;家里的重要节日或家庭聚会,“洪江”每场必到,还总会给他讲笑话,逗他开心……

  “老爹,我就是你儿子了嘛!”吐鲁洪江笑着说。就这样,吐鲁洪江正式成了老人的干儿子。

  2016年8月,贾分明因病住进了医院。随着病情的日渐加重,老人的情绪也变得不稳定,经常发脾气,但只要看到吐鲁洪江走进病房,他就像个孩子一样对他咧嘴笑。那段时间,吐鲁洪江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医院陪老人。

  有一天,吐鲁洪江来探望时,被贾凤军的哥哥贾风林叫到一边:“医生建议给咱爸切开气管辅助治疗,让我们家属做决定,你啥意见?”

  思量了一会儿,吐鲁洪江说:“生老病死我们左右不了,做儿女的凡事尽心尽力就好。老爹岁数这么大了,说实话,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你说呢?”

  听了他的话,原本就不想让父亲再受罪的贾风林拿定了主意。

  2016年10月,贾分明老人走完了一生。在殡仪馆里,吐鲁洪江和老人的其他子女细心为他整理仪容,为老人送行……

  相互关心成习惯

  其实,不仅是婚丧嫁娶这样的人生大事,在工作、生活中相互关心,也已经成了两家人的习惯。

  今年3月4日,吐鲁洪江尿结石的老毛病犯了,武仁涛专门到医院配好中药,让他喝。吐鲁洪江嫌煮药麻烦,也不习惯中药的味道,硬说不喝。武仁涛二话不说,拿上家里的养生壶,来到吐鲁洪江家,熬好药逼着他喝。连续三天,他都是盯着吐鲁洪江把药喝完才离开。

  2月底的一天晚上,贾凤军下班回家后随口对武仁涛说了一句:“吐鲁洪江这两天牙疼,脸都肿了……”武仁涛起身从柜子里找到两管新牙膏,送到吐鲁洪江当晚值班的地方。

  “上次我牙疼,用了这个牙膏,效果好得很,你也试试……”看着武仁涛递过来的牙膏,吐鲁洪江乐了。第二天,他拎着七八支新牙膏送给贾凤军:“这是我老婆公司发的福利,和老武给的牙膏一样……他用着好,你拿回去给他用。”吐鲁洪江对贾凤军说。

  10年的水乳交融,两家人已经习惯了彼此惦念、倾情相待;10年的深情厚谊,已经渗透进两家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他们心里,这份持续了10年的情谊,足可以延绵一生、温暖一生。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