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作如何体现中国精神

2018年05月17日 11:24   来源:光明网

  “过去一年中(从2017年4月中旬至2018年4月中旬)中国电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年度票房再创新高,并产生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前三甲。”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西湖论坛”宁波峰会上,“影视独舌”创始人李星文用一串数据总结了去年的“爆款电影”。他认为,“爆款”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和大众心理亦步亦趋。票房成绩好的电影,“一定触到了时代痛痒、交集了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中国社会已步入新时代,影视创作应当聚焦怎样的中国故事,如何展现中国精神,这是当前影视行业发展所必须重视的关键课题。

第四届“西湖论坛”宁波峰会现场。

  影视艺术在今天承载着更大的使命

  “去年的爆款电影,如《战狼2》《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羞羞的铁拳》《前任3》《芳华》,恰可以分为3个类型,军事动作片、喜剧片和剧情片。”李星文谈到,“扬我国威是时代精神,忘形狂欢是时代精神,泪眼回眸也是时代精神。不同年龄的人群塑造着不同的时代精神,不同类型的电影留存着分众化的时代精神”。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认为,在视听传播逐渐优于文字传播的今天,电影承载着比以往更大的使命,如构建国家精神、追寻人类终极价值等。“在溯源‘中国精神’的基础上,我们要分析中国精神在影视文化中的存在,寻找在影视创作中弘扬中国精神的路径和方法。影视创作与批评家必须树立‘影以载道’的价值立场,站在今天中国文化的立场上,重新塑造中国精神,使中国的影视艺术真正地为中国人乃至人类服务。”

电影《芳华》剧照。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教授马琳谈到,如何对中国精神进行艺术表现是最重要的。“对于电影艺术或影视艺术来说,讲好故事是关键,才能对精神有很好的呈现。”她拿好莱坞电影举例,“美国精神便是通过好莱坞的故事来传递的。好的艺术,能够通过对个体的情感观照,让观众产生共鸣、共振和思考,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引领”。

  主旋律电影走红是新时代观众的需要

  过去的一年多里,主旋律大片一路高歌猛进,让中国电影市场为之一振。2017年暑期档,《战狼2》凭借56亿票房问鼎国产电影票房榜榜首;今年春节档,香港导演林超贤在《湄公河行动》后又让《红海行动》凭借过硬的品质实现排片“逆袭”,最终以36亿票房成为第二……主旋律电影为何会赢得如此多的掌声,与会嘉宾代表就相关话题展开了讨论。

  “主旋律电影走红是新时代观众的需要。”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周文萍认为,“中国观众最需要看到的还是银幕上的中国英雄形象,让他们看到能够反映中国人精神、振奋中国人士气的中国英雄形象。《湄公河行动》中的高刚、《战狼2》中的冷锋、《红海行动》中的蛟龙突击队,都让人们在崇敬之际充分体验到国家强大的自豪”。

电影《红海行动》剧照。

  这几部电影逐渐打破了以往观众对主旋律影片的“刻板印象”,如不够好看、说教意味太重、浓厚的官方色彩等,而通过自身的类型化和市场化运作,逐步获得口碑和商业的双重认可。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指出,“这几部产生票房奇观的电影都是同一个类型——动作片。它们的成功是动作片的成功,从而让电影中有关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表达被有效地传递出来”。不过她也认为,“当我们作为批评者总结创作时,一定要警惕不要成为票房意义上的成功者的背书者”。

  现实题材回归,如何讲好中国本土的故事

  回顾2017年的影视市场,不管是火爆的电影市场,还是大放异彩的电视剧领域,似乎都在传达一个行业风向的转变,即现实题材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和青睐。2018年被业界称为“现实题材回归年”,相关影视作品呈“井喷”状态。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名为“现实剧”、实为远离现实的“悬浮剧”。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国涛认为,作为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电视剧,现实题材电视剧理应在“新时代”有更大的作为。“‘新时代’”是一个大时代,电视剧创作的‘富矿’深蕴其中,电视剧只有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生活、鲜活的人物、时代的精神进入创作领域,才能为‘新时代’留下发展的注脚,为后代留下时代的记忆,电视剧也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责任与时代担当。”

  曾给中国观众留下载歌载舞印象的宝莱坞,正是通过其现实主义的情怀和深刻的意义,让中国观众刮目相看。《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线》等多部印度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和口碑呈现出黑马态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制片分公司制片市场总监陈昌业提到,“印度本土的故事,虽然与我们的社会背景有所不同,但真善美的表达可以跨越语言障碍,故事也可以跨越文艺的差异”。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热卖,也为国产电影的现实创作、为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的表达提供了一定的启发。

  影视艺术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怀。诚如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所言,“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携带着中国、分担着中国、分享着中国,它就在你的面前”。(记者 贺梓秋)

[责任编辑:权治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