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 在这里看新疆 爱新疆

2018年05月18日 20:28   来源:天山网原创

  编者按:今年5月18日是第四十二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天山网推出系列报道,让更多人通过活动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爱上这个博物馆;走进新疆、爱上新疆。

  天山网讯(记者赵敏摄影报道)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个地域文化符号,博物馆及其馆藏文物更是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化记忆的传承。

  提起博物馆,不少游客、历史爱好者以及博物馆学者都会说,一次令人难忘的博物馆之旅早已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阻隔。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这里走进新疆、认识新疆、爱上新疆。

83岁的袁有光正在展厅中沉思。

  八旬老人历史面前沉思

  5月17日,83岁的袁有光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记者见他时,他正琢磨着草原石人是怎么回事。

  身着一套旧夹克衫、白衬衣、白帽子,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袁有光走得最慢。

  一具石器、一个文字拓片、一座陶俑,每一件文物袁有光都要结合文字介绍,细细揣摩一番。看着历史的烙印,袁有光陷入沉思。

  “一件文物就是一段历史,就是一个故事,这是新疆的发展史,而我这一辈子可以说是见证了新疆的发展。”袁有光感叹道。

  袁有光告诉记者,他是湖南郴州人,来新疆时才22岁,可以说新疆是他的第二故乡。

  “60年来,新疆变化太大了,我们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新疆有着我这辈子最美好的记忆,所以退休以后,我没事就来博物馆转转,希望能真正静下心深入了解新疆。”袁有光说。

  从读懂历史到展望未来

  “看一场精品展览,要提前搜集信息,参考网上参观攻略,翻看历史书籍……”昌吉市市民李洋也是一名历史爱好者,每参观一座博物馆,他都会做足攻略。

  记者在自治区博物馆见到李洋时,他正听着讲解,驻足在展厅之中。

  李洋说,他一直非常喜欢历史,所以一次次来博物馆参观。

  站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前,李洋拿出手机拍下照片。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除去文字之外,还有用鲜艳的白、赤、黄、绿四色在青地上织出的图案,方寸不大但内涵丰富。”李洋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文物之一。

  除“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李洋还对新疆的文字简牍非常感兴趣。

  “虽然这些文字简牍我都看不懂,但其实它是直接研究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对世界、文化史的研究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李洋说。

  在李洋看来,历史之所以迷人,在于它让你在有限的人生里看到无限广阔的世界,在回望过去的同时,也能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河南商丘游客正在博物馆中参观。

  新疆“打卡”的第一站

  来自河南商丘的游客杲超也是有备而来。来新疆旅游的第一站,杲超便第一时间来自治区博物馆“打卡”。

  “距今2500年的青铜武士像、汉代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三国志》手抄本,新疆的历史文化真的令人惊叹。”展厅全部逛完后,杲超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杲超说,中国八大古都有四座城市在河南——洛阳、开封、安阳、郑州,这些古都,无论在建筑规模和建筑风格上都有其独到之处,而看新疆的建筑风格,同样也具有独特之处,很多建筑及文物其实反映的是新疆很早以前与中原地区频繁的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

  江苏常州游客王少南已是第二次来新疆。上一次来新疆出差,王少南来博物馆参观可以用走马观花形容。

  这一次,王少南又因出差来到新疆,他打算好好看看新疆的历史和文物。

  “新疆是个好地方,是我想一来再来的地方,这两天我要多花点时间,慢慢了解新疆的历史和文化。”王少南说。

  博物馆也是历史大课堂

  3800多年前的“楼兰美女”、历经千年仍光鲜艳丽的毛、麻、棉、丝织物等随葬文物……这些遗迹让新疆师范大学学生徐妍回味无穷。

  在徐妍看来,一件文物就是一个历史事件,对于学习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新疆博物馆汲取知识的养分,相当于上了一堂大课。

  为此,徐妍只要一有空就会来博物馆“上课”。

  “以后我想成为一名历史老师,只有学好新疆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新疆、了解新疆、讲好新疆。”徐妍说。

  除历史专业学生外,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自治区博物馆还吸引着不少中小学生前来学习参观。

  乌鲁木齐市民张春兰说,每到寒暑假,她都会带着孩子来博物馆参观,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新疆历史文化,丰富孩子的文化生活。

  自治区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何小雪介绍:“自治区博物馆是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周末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占大多数,我们也正重点突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针对中小学生组织小小讲解员、博物馆志愿者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学习新疆历史文化。”

游客正在参观《逝者越千年——新疆古代干尸陈列》展厅。

[责任编辑:金佐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