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物馆举办“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数字技术带来全新观赏体验

2018年05月19日 12:32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讲解员帮助观众通过VR技术观赏“克孜尔石窟壁画”。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小三年级(2)班的同学正在制作桑皮纸。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王畅彤 蒋晓摄影报道)5月18日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当日,新疆博物馆举办“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VR技术、智能语音讲解系统等科技被融入了文物展示中,为现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VR技术带您穿越

  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戴上VR眼镜(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设备),石窟壁画尽收眼底。据介绍,当日,VR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得以运用,属新疆首次。

  当日,VR技术展示的是克孜尔石窟第14窟的壁画。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小三年级(2)班学生王好梦圆成为了首批体验到VR技术的游客。

  “戴上VR眼镜的感觉和看平面的图片完全不同,这让我对新疆的历史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就好像时空穿越了一样。”王好梦圆说。

  随后,记者也进行了体验。戴上眼镜,仿佛置身于克孜尔石窟,可以通过身体的转动和手柄把景物“推”到眼前放大,另一个手柄有“手电筒”的功能,可以照亮画面,让壁画细节变得更清楚。最奇妙的是画面中有可操作的提示,轻按手柄会落下画轴,上面有壁画小故事。

  新疆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张蕾说,石窟壁画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这项新技术的运用,将克孜尔石窟第14窟整体“搬”来博物馆,同时解决了石窟壁画保护和游客欣赏文物的需求与矛盾。未来新疆博物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将运用更多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游客与博物馆的互动体验。

  智能语音讲解系统成为“专属导游”

  一些进馆观众会根据需求配发一个手掌大小的小装置,外形像一个MP3,配有耳机和数字输入按钮,其实,这也是一项科技。

  据了解,新疆博物馆很多文物旁都标着一个数字编号,观众将数字输入小装置中,有关文物的历史故事、历史知识就会通过耳机进行语音播放,这就等同于随身配备了一个随时提问的“专属导游”。

  研学课堂活化博物馆资源

  如今,博物馆的功能已不再是单一收藏、展示、研究,更担负起了教育的功能。如何活化博物馆资源,让孩子们真正感知到文化的魅力,博物馆和学校之间都在努力搭建更多形式的“连接”。

  5月18日,在新疆博物馆传统文化青少年研学课堂,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小的同学们现场进行了以“桑皮纸”为主题的现场课。

  泡桑皮、蒸桑皮、晒纸……跟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不仅了解到新疆桑皮纸的历史,并通过动手制作对其制作工艺有了切身体会。该校学生金恩肯说:“桑皮纸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也是祖国传统造纸工艺的重要见证,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不仅知道了桑皮纸起源于汉代,还学到了做桑皮纸的知识,感到收获很多。”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