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让河长制真正成为治水“良方”

2018年05月24日 11:10   来源:新疆日报

  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夏热勒津村棉花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白色垃圾污染博尔塔拉河。村党支部书记卢建军主动担任了该段河道的河段长,凡是土地毗邻博尔塔拉河的村民,实行责任到人,负责自己地段河道的保洁工作,并将这一环保举措写入夏热勒津村村规民约中,建立起“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清”的长效保洁机制。(据5月23日《新疆日报》)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我们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江河湖泊的滋育。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远离海洋,水资源短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新疆的水资源,关系到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哺育着全疆各族人民。保护好这些河流,让河长制真正成为治水“良方”,让每条河流都成为一道风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就推行河长制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明确要求:“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全面推行河长制就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确保党中央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决策部署在新疆落地见效,把新疆的河流湖泊治理好、保护好、管理好,让新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河长就位,越来越多的河流就有了健康守护责任人。“以前孔雀河河水很小,干旱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最近这3年,水量一年比一年大,胡杨林焕发了生机,各地游客也越来越多了。”塔里木河的喜人变化,当地的农民感触最深。去年入冬以来,200多只疣鼻天鹅从哈萨克斯坦陆续进入伊宁县天鹅泉湿地保护区,因独特的生态环境,伊犁河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疣鼻天鹅栖息地。新疆推行“河长制”以来,多条母亲河的水生态正开始变得越来越好,各族百姓享受着绿色发展带来的成果。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强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等方面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离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保护水源地,就是保护生命力。事实上,河流水环境的好坏,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推行河长制,就是要做到每条河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当河长,不比当村党支部书记简单,管好家门口这短短的一段河,责任重大、压力不小。”一位河长道出了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让河长制真正成为治水“良方”,就要结合新疆实际,找准突出问题,切实做到一河(湖)一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河施策;要着力解决好“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抓不好怎么办”的问题,以有效监督和制度促进河(湖)长责任全面落实,层层织密河湖责任网,促使河(湖)长守水有责、守水尽责。

  河长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河湖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如果我们能将用心良苦的制度设计真正转化为务实可行的环保行动,让河长制真正成为治水“良方”,就能推动河长制迈向“河长治”,就能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长治久清,就能为建设美丽新疆打下坚实基础。(侯嫣)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