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业大区向强区迈进

2018年05月28日 10:37   来源:新疆日报

兵团第二师21团职工在晾晒制种玉米。(资料片)

  新疆日报讯(记者刘毅报道)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在现代农业的框架中,种子不仅是农作物生命的起点,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起跑线。种业不强,农业发展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进一步说明了种业在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区种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西甜瓜商品种子制种基地,第二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未来,作为种业大区的新疆,如何从种业大区向种业强区转型升级,成为新疆种业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

  种业发展有力支撑农业生产

  2017年,全区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达到230万亩,年制种量7亿公斤。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产的科技贡献率已达43%以上。全区棉、糖、玉米平均单产居全国第一,农业高产稳产的背后,种业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自治区种子管理站负责人赖波介绍,目前北疆地区生产的棉花品种,80%以上是新疆自己培育的棉花品种,这些品种更加适合本土生长环境,是棉花稳产高产的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种业还为全区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区棉花品种丰产性不断提高,纤维品质的提升和多样性逐渐满足了纺织工业对原棉多层次的需求;玉米品种由

  过去的单纯追求高产向追求质量转变,增加了青贮型、粮饲兼用型和鲜食型等多种类型;小麦品种也由过去的高产类型发展到目前的优质专用型,全区主要农作物品种供给结构趋于优化。

  市场的巨大需求催生了行业的繁荣。从种子企业发展角度来看,近年来全区注册资金在3000万元以上的种业企业有84家,是2000年的12倍,全区种子销售门店达8000余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新疆气候环境使制种独具优势

  “南繁”是种业里经常提起的一个词。它指的是位于海南岛开展育制种工作的南繁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70%农作物新品种经过它的“洗礼”,大批科研机构和专家技术人员从事南繁工作。“南繁”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利用海南冬春季能够满足植物周期生长繁殖的独特气候条件和生物资源,从当年9月至翌年5月,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适应性观察、种子鉴定评估、扩繁和种子生产等活动,原本需要8—10年完成的选育工作,“南繁”只需要3—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即可完成,这就是“南繁”作为全国重要育制种基地的核心优势。

  新疆作为种业发展大区,其优势可比肩“南繁”。“虽然无法像在‘南繁’一样开展加代生产,但新疆的气候环境对制种工作独具优势。”新疆种业协会会长杨军善介绍,新疆干热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一些作物生长,这种气候特点不仅让作物病害发生率降低,还能有效提升种子的品质和产量。

  “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也在逐步显现。”杨军善说,除了天然的气候环境,新疆农业尤其是北疆地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有效降低了制种工作的成本,提高了效率,提升了制种品质,成为新疆种业发展的软实力。

  “这也是为何有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来新疆开展制种的原因。”赖波说,很多国内企业在新疆开展制种工作,种子收获后直接用于当地冬春季生产,新疆种业对全国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正不断增强。

  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产业链

  在新疆种业快速发展的时候,制种强、育种弱的不足也显现出来。

  杨军善介绍,以玉米种子生产为例,全区每年约有100万亩土地用于玉米种子生产,占全国比重近三分之一,但自身农业生产只需要约8万亩的产能,其他全部供应国内玉米主产区。与巨大产能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科研能力的滞后,真正由企业独立选育的品种大约仅占全部品种的20%,其他品种还需要引进或合作开发。

  育种、制种一字之差,乃是种业发展大与强的关键区别。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大众化向特色专用化方向发展,对优化农作物品种的结构及功能提出了新要求,如果在品种研发上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种业就会变为代加工产业,失去发展的原动力。

  “未来我们要打通产业各个环节,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赖波介绍,完整的种业应该是育种、制种、推广紧密结合的闭环产业,研发能力是整条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为了解决目前我区种子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今年,全区已着手开始组建种业发展联合体,以联合育种攻关为抓手,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种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

  赖波介绍,新成立的种业发展联合体,将以财政资金作为杠杆,撬动企业研发资金,形成资金合力用于育种研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牵头整合现有企业的育种力量和资源,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并共享成果,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

  “这将有效补足企业研发实力欠缺的短板,并为今后组建产业联盟奠定基础。”杨军善说,发展联合体将现有企业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有助于改善目前企业研究力量分散、投入不足的现状。同时,在组建联合体的过程中,联合体内的企业将根据自身优势,在种子育繁推等重点环节形成协作,实现优势互补。

  赖波介绍,联合体的未来是帮助企业在种业产业链上进行精准定位并整合其他相关部门,进而理顺“产学研、育繁推”关系,最终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种业集团或专业化的种业技术公司,提高全区种业的产业集中度,最终使产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张雨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