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田走进农田 精准扶贫路上的一家人

2018年05月28日 16:13   来源:天山网原创

姜建华和吾买尔江•艾力一起到贫困户核查信息。

  天山网讯(通讯员李学仁 范明摄影报道)5月11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的田野夜深人静,五月的沙枣花沁人心脾,飘进千家万户。

  “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在盖孜力克镇玉斯屯巴格勒格村6小队米热古丽家里的炕上,姜建华给米热古丽介绍着党员的义务,包括她的丈夫艾合买提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通过多天来的入户走访,姜建华了解了米热古丽家最新的家庭生活状况。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将来找一份跟你们石油人一样的工作。”米热古丽表达着自己的心愿。

  米热古丽的心愿也是姜建华对“访惠聚”工作的期盼。为了响应党中央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西北石油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按照“全面入户核查、户籍对比、电子信息录入、纸质档案归档”等程序,进行建档立卡。扶贫工作做到“户有卡、村有表、镇有册”,对家庭收入情况分析、研判进行倒排,执行“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原则,开展缜密严肃的精准扶贫攻坚战。

  可以说“访惠聚”工作是“繁杂、繁琐、繁重”。

  “来参加‘访惠聚’工作的成员都是自愿的,也包括我们一家。”吾买尔江·艾力说。

  2011年7月,姜建华大学毕业后来到西北油田采油二厂当了一名油藏技术员,8月在一次篮球比赛中认识了兼职教练吾买尔江·艾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渐渐地产生了感情。一个是家在山东烟台的女孩,一个是土生土长的新疆小伙儿,两个人的结合让双方的父母和亲朋大为惊讶。工作八小时之外,两人十指紧扣,成了厂区一景,一时传为佳话。

  看到两人那么相爱,大家都从心底里祝福他们。2014年10月,她们的“爱情之花”诞生了,那一天婆婆在电话那头喊着美朵儿、美朵儿,后来办出生证时,姜建华在前面加了个姜字,“姜美朵儿”之名由此而来。

  就在这三口之家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时候,2015年11月份,正在休假的她们,厂领导的一个电话激起她们生活中一片涟漪。

  “我去,我去。”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吾买尔江·艾力给领导回电话。原来“访惠聚”工作缺少翻译,需要一名懂双语的工作人员,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

  “你决定了,你就去吧,我支持你。”那天晚上,吾买尔江·艾力征求妻子的意见,刚说出想法,没想到姜建华这么干脆支持他。

  2016年2月大年初四那天,女儿摆动的小手,这位个子一米九六的汉子,眼眶湿润了。

  先到的是玉斯屯库木艾日克村工作队,吾买尔江·艾力几乎参与了工作队的所有工作,自己既是工作队员,又是翻译,很多场合都离不开自己。精通双语的吾买尔江·艾力的到来,架起了工作队和村民交流的桥梁,从打招呼到调查信息,再到聊家常,工作队的工作开展的越来越顺利。

  “你不是想来吗?这可是一次好机会哦。”2017年12月18日,吾买尔江给了妻子一个不可想象的决定。

  本来连干两年,吾买尔江·艾力绝对可以返回单位了,因为2018年驻村范围扩大,工作队严重缺翻译,他又主动申请再留一年,加起来都三年了。可对妻子、孩子和家人怎么交代呢?他思考了好几天,最后想出让妻子也来驻村,这个既可为工作队出力,又可以实现夫妻团聚的妙招。

  可这在姜建华心中激起了巨大波澜。

  “我盼望着你回来,你却让我也过去。”“孩子怎么办?”“工作怎么办?”姜建华在矛盾中纠结,在纠结中又一次次为自己找答案。

  “别去、别去了,苦的很,有他在那儿就行了,孩子你别去了。”婆婆的一个妹妹也在另外一个地方参加“访惠聚”工作队,婆婆知道“访惠聚”工作艰难,更加心疼儿媳,所以不是很想让儿媳去吃苦。

  “比起油田里的工作,精准扶贫是家国大事儿,我是党员,不能糊涂。”姜建华很快做通了自己的工作,又做通了婆婆和家人的工作,她决定去驻村。

  2018年1月8日,刚刚荣获单位优秀共产党员和精神文明标兵的姜建华,义无反顾地从油田走向农田。

  玉斯屯巴格勒格村共272户,自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5户,2018年计划脱贫40户186人,除个别特殊贫困户外,要实现整个村子摘掉贫困的帽子。这就是工作队的目标,是工作队精准扶贫努力的目标,也是一家人和村民共建幸福家园的目标。

<<< 1 2  ...   5 > >>
[责任编辑:翟文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