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花盛开】合力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2018年06月03日 10:06   来源:天山网原创

  引言:眼下,石榴花开,娇艳欲滴,仿佛能看到石榴果成熟后籽粒饱满,颗颗相抱,正如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

  天山网推出系列报道《天山南北花盛开》,通过实地采访2017年度新疆涌现出来的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的典型事迹,讲述天山南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暖心故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

喀什地区疏勒县墩克什拉克村的“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中,孩子们正在表演节目。

  天山网疏勒讯(记者赵紫璇摄影报道)天蓝色的院墙搭配红色的栅栏,“庭院经济项目”改造后的院子平整宽敞。5月31日,喀什地区疏勒县英阿瓦提乡喀拉亚村贫困户阿卜都热依 · 斯迪克家热闹非凡。

  阳光透过翠绿的葡萄枝,斑驳的洒在院里,村里自发组织的“民族团结文艺队”为村民们带来精彩的节目。

  与此同时,墩克什拉克村妇女刺绣专业合作社(手套厂分厂)也在村委会大院举行开业典礼。

  同时进行的两个“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只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的剪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始终与群众融心融情,凝心聚力筑牢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在“学、访、融”上用真心、下功夫、见实效,在希望的田野上种满民族团结之花。

王鹏和老乡们在翠绿的葡萄架下演奏。

  “学”:身边有模范 学习争标兵

  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副主任凯撒尔 · 买买提,不仅是个能讲好新疆故事的宣传员,还是个新疆特色产品义务推销员。

  他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入选感动上海十大人物候选人……2017年,他成为驻喀拉亚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2018年3月,他的上海“亲戚”杨晨来到驻村点。杨晨这次来不仅是为了看看新疆的“家”,他还计划回去开个销售新疆农副产品的网店。

  上海的亲人来村里“探亲”,在凯撒尔的帮助下,五位村民也在上海的邮轮上工作。

  29岁的伊卜拉伊木 · 阿卜杜外力在工作第二个月,自己攒了5000元工资交给了凯撒尔,他想把这笔钱捐给村里的幼儿园。伊卜拉伊木回报家乡的事感动了村民,也感动了村里年纪最小的驻村队员王鹏。

  24岁的王鹏,在大学暑假时曾在湖南宁乡支教过,“凯撒尔队长知道了我的‘讲台梦’后,鼓励我在村里办个‘鹏鹏小课堂’。”他说。

  从一开始只有几个孩子的小班慢慢扩大规模到30多个孩子参加,“鹏鹏小课堂”办得有声有色。驻村工作队打算再建个“托幼班”,托管村里1至3岁的幼儿,让村民们放心在外务工赚钱。

  “现在有84户村民给孩子报名了,150平方米的场地正在建设当中,预计7月中旬托幼班就能投入使用。”凯撒尔说。

  在“榜样力量”的引领下,自治区人民政府四个驻外办事处,也争把驻地新疆籍务工人员当亲人——驻北京办事处组织中央民族大学结对认亲;上海办事处动员当地商会、企业开展大棚甜瓜种植等扶贫帮困活动;广州办事处赠送150辆自行车给结对亲戚……

“鹏鹏小课堂”在村里开课了。

  “访”:亲戚常来往 帮困暖心房

  喀拉亚村村民莫娜依姆 · 麦海木最近心里总挂着一件事,她打算在夏收结束后,去乌鲁木齐看看“亲戚”梅海英。

  “她生病了,却一直托人往村里给我们带东西,还常常在电话里关心我儿子的情况……”梅海英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文印中心的职工,提起她对儿子亚森 · 麦麦提的帮助,莫娜依姆潸然泪下。

  2018年1月,在南昌工业工程技术学校上学的亚森突然晕倒,医生诊断出亚森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需要做手术。

  得知儿子的病况,莫娜依姆一下子慌了神,她第一时间给梅海英打了求助电话。莫娜依姆说,当时她并不知道梅海英病情严重,还刚刚做完第二次手术,文印中心的同事帮亚森联系了医院并办理了住院、治疗等手续。

  “一切安排好了后,梅海英还在亚森手术前看望我们,还给了我5000元钱补齐手术费。”莫娜依姆说:“现在我儿子病好了返回南昌上学了,我希望梅海英也能快快好起来。”

  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另一个结亲点墩克什拉克村,61岁的村民依米提 · 阿布力孜也在挂念着他的亲戚——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组织人事处处长朱振军。

  “上次朱振军给我们家送来了一万元钱改造院子,那是工作队参加摄影比赛获得的奖金。”依米提说:“我现在抓紧完成工期,就是想让他看看家里的新气象。”

  依米提逢人就夸朱振军的好:“他送了两只母羊给我家发展生产,帮我的儿子和儿媳在乌鲁木齐租房子、找工作安顿下来,待我们像亲人一样,给我们帮忙一点也不含糊。”

  据统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党员干部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具体事情做起,为群众捐款35.33万元,捐物19080件,办理就医、就学、就业、发展生产等实事好事500余件。

喀什地区疏勒县墩克什拉克村妇女刺绣专业合作社,让村里的52名妇女实现脱贫致富。

  “融”:脱贫正当时 团结花盛开

  24岁的墩克什拉克村村民伊巴代提 · 穆合塔以前从没敢想过,自己手中缝制的一双手套,能从小山村里漂洋过海销售到加拿大去。

  就在几天前,疏勒县的一家手套工厂与加拿大客商签订了年产手套180万双的订单。作为这家工厂的“卫星工厂”,墩克什拉克村妇女刺绣专业合作社,在开工的第一天,52名妇女合力忙碌了起来。

  合拼、压边、掐线头、翻转、包装……妇女们转身成为女工,娴熟地操作着一切。

  在经过一系列制作流程后,一双双手套制作完成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干部们利用“千企帮百村”资源优势,组织村里成立了这个手套分厂,能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脱贫致富。

  再有两个月,手套厂的总厂将在这里建成,到时墩克什拉克村将带动全乡以及全县的手套加工产业,让更多人实现脱贫致富。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始终把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作为重头戏,找对“贫”根“困”源,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促进种养殖合作社、庭院经济等发展,还带着村民发展黑木耳种植,筹资建立了菌棒厂。按照“一户一策一办法”模式推进脱贫攻坚战。

  这些举措为民族团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断加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不断提高,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社会稳定基础不断夯实。

贫困户艾麦提·玛日克是村里的老党员,也是黑木耳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引导党员示范户、贫困兜底户、脱贫先锋户带头加入黑木耳养殖专业合作社,调动全村力量推动项目落地。(图片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提供)

来自山东菏泽的技术员赵秀娟,正在给工人们做示范。

[责任编辑: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