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非公经济大有可为

2018年06月04日 09:28   来源:新疆经济报

  核心阅读: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推进新疆经济的发展。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郑卓报道)在新疆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成分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非公有制经济则凭借灵活创新成为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新疆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快速发展,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活力源泉。

  发内功 自身发展有业绩

  5月18日,广汇能源LNG分销转运站16万立方米储罐项目在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这一项目是广汇能源在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的第一个重点项目。

  广汇能源是新疆知名非公企业代表——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汇集团)旗下企业,作为一家从零开始的企业,广汇集团历经30年的奋斗,于去年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成为新疆首个入围“世界500强”的本土企业。

  实际上,在新疆非公有制企业中,像广汇集团这样的大企业不在少数。去年,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上,广汇集团、特变电工、天山铝业、六师铝业4家新疆企业榜上有名。

  近年来,在政策环境逐渐向好的趋势下,新疆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创造力也不断显现。

  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目前新疆高新科技企业已达540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90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20余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占主导地位,特别是新疆安排启动的7项“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也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牵头。

  作为经济体量中的“小个子”,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占比稳步提升。2016年,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达3020亿元,非公经济占GDP比重首次超过30%。

  借外力 顺风而行走出去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新疆企业“走出去”的队伍中,非公有制企业是主力军。

  “特变电工从1997年开始走出去,向世界各国提供能源装备以来,目前我们向70多个国家提供装备和服务,设立了104个海外办事处,外籍员工和常驻国外的员工超千人。”特变电工总裁黄汉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变电工海外市场累计签署项目已经超过100亿美元,覆盖超过30多个国家。“特变电工的海外销售收入占比达20%左右,我们的目标是未来一半收入来自于海外,就相当于我们在海外再造一个特变电工。”黄汉杰说。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像特变电工这样的非公有制企业,从国内经营向全球化经营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新疆三宝实业集团,从最初的“提篮小卖”,发展到今天的自治区骨干外贸企业之一,其中离不开“借风远航”。公司董事长康和平介绍,多年来,企业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者,过去一直以传统的出口贸易为主,现在则要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既要“卖出去”,也要“买进来”。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新疆积极鼓励推动非公经济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在各类激励机制作用下,新疆非公有制企业的进出口值占新疆进出口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71.6%,提高到2016年的87.1%。2017年,私营企业进出口额为176.27亿美元,增长16.6%,在新疆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930.5亿元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到其中的86.5%,成为外贸增长的主力军。

  有担当 扶贫帮困出实招

  在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就业蓄水池作用愈发显著,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稳步发展,吸纳就业人数占比超过七成,九成以上新增就业人员集中在非公经济领域中,特别是在有组织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方面作用凸显。

  5月15日,279名和田地区有组织转移的城乡富余劳动力抵达乌鲁木齐。这些人员分别由新疆华凌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海乐巴格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非公企业接收。截至目前,自治区25个商会的129家民营企业共接收南疆四地州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2623人,超额完成了转移就业任务。2018年,自治区工商联将加大工作力度,组织非公企业接收南疆四地州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劳动力。截至目前,第一批已落实64家企业、岗位2119个。

  除了解决就业问题,自治区工商联于2016年开展了新疆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的“千企帮千村”活动,将扶贫帮困落到实处。

  “海大集团在和田地区民丰县成立了新疆昆仑尼雅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期投资12亿元,直接带动了当地5700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80%以上,当整体项目完成后,上岗就业人数可达1.2万人。”新疆海大集团董事长郑茶妹告诉记者,公司以“公司+生产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形成集种植养殖、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生态农牧和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产业链,让当地农牧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666家民营企业参与自治区组织的“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进入全国“万企帮万村”台账管理系统的企业916家,共帮扶了830个贫困村,各类帮扶项目投资金额达63359.9万元,受帮扶人数达16.93万人。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