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漫漫黄沙披绿衣 生态美景入画来

——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扫描

2018年06月06日 10:13   来源:新疆经济报

  核心阅读:近年来,新疆不断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特别是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工程等一批重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顺利实施后,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减少”。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玉召报道)出库尔勒市向北行驶约20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万亩新绿像绿宝石般镶嵌于此。这便是库尔勒市希尼尔水库万亩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

  6月的希尼尔水库一派生机盎然,举目四望,水鸟嬉戏、河堤披绿,一望无际的胡杨林随风摇曳。一条蜿蜒的山道若隐若现在万亩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中。

  如此美景,令人陶醉。可谁又能想到,12年前,这里却是一片黄沙漫漫的苍凉景象。如今,万亩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默默守护着希尼尔水库周边的水土,成为库尔勒市的一道绿色屏障。

  希尼尔水库万亩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的建设者叫陶成保。2006年,陶成保抓住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的契机,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希尼尔水库管理局签订1万亩生态林、经济林的建设合同,在水库东岸栽下第一批胡杨树苗。

  “皮实、好种、好管理,我就选了这个树种。”当时,陶成保在选树种时并不纠结。

  但他在沙漠上种树这个决定并不被大家看好,“陶成保那么精明,竟跑到沙漠上种胡杨,图啥?”“那么多树种,他怎么会选胡杨?”……

  面对人们的议论,陶成保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为子孙留下些东西。

  从2006年到现在,陶成保累计投入3500多万元在沙漠上育苗、种树。目前,希尼尔水库万亩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的胡杨树苗已达6200万株,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干旱区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生态系统修复试验示范区”。

  近年来,新疆不断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特别是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工程等一批重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顺利实施后,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减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目前,新疆上下正克服困难,在塔里木盆地周边等地实施一系列防沙治沙工作,建立起一道道绿色屏障,有效减缓了土地荒漠化、沙化趋势。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且末县同样与“沙漠共舞”,上演着“绿色突围”的感人故事。

  出且末县向东南方向行驶20多公里,便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风沙肆虐现象在这里常年发生。20世纪90年代初期,且末人坚持不懈地与风沙作斗争,绿色屏障得到不断加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人沙和谐”的大转变。

  如今,且末县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工程,筑起了11.2万亩绿色屏障。在且末县,风沙危害不断减少的同时,沙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防沙治沙基地成功试种了葡萄、南瓜、西瓜、沙漠玫瑰等经济作物,特别是被称为“沙漠人参”的肉苁蓉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目前,虽然新疆沙化土地面积仍在扩展,但扩展速度在持续减缓,数据显示已由2009年以前的年扩展82.8平方公里缩减为目前的年扩展73.4平方公里。

  “沙退人进”的变化,源于新疆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的大力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工程、退牧还草工程、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069.01万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50%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为进一步巩固和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成果,今年新疆将继续推进“三北”防护林、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并在年内完成沙化土地治理450万亩以上。“十三五”期间,依托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新疆将不断“拓绿”,每年造林200万亩以上。

  今后,新疆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沙治沙的科学化、法治化体系,依托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搭建防沙治沙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平台,提高防沙治沙科学化水平,推进防沙治沙技术工程化、产业化应用。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