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激活一方热土 推进精准脱贫

北京援建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先导区辐射带动效应渐显

2018年06月09日 10:46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讯(记者鲁焰报道)如何推动和田地区农业转型升级?如何提升当地农业产业竞争力?如何助力各族农牧民精准脱贫?

  由北京援建的新疆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先导区通过实践,探索出一套解决方案:采取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运行机制,每一个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都对接一家公司或专业合作社,精准配备一个专家团队。

  这种机制运行近一年,充分调动了相关企业在项目管理、产品销售、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积极性,助力越来越多的农户脱贫。该模式正向和田市、和田县、洛浦县、墨玉县等周边乡村推广,助力精准脱贫作用逐渐显现。

  企业化运作发展农业

  5月29日,走进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先导区,记者在一座座大棚内看到,去年9月起陆续种植的各类作物或开花或结果。

  依托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9个专家团队,和田当地12家农业企业与之对接,开展草莓、精品瓜菜、强优势杂交小麦、樱桃、青贮玉米、油用牡丹、文冠果、芦笋、四翅滨藜等30个项目的示范与推广工作,形成“9+12+30”的运作模式,即30个种植项目分别由12家和田企业负责实施,技术方面由9个专家团队把关。

  先导区负责人、北京援疆指挥部规划发展部副部长张锐说:“不能专家走了园区就瘫痪了,一定要建立起企业化运作模式,才能让它可持续发展。”结合全国各地园区建设的经验教训,张锐确定了园区运行机制: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农民参与。

  “要有一个365天都不走的企业与专家团队对接,专家的技术通过企业再传授给农户。”张锐说,在筛选入驻园区的企业时,园区管委会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条件:不但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还要有在和田3年以上相关种植经历、技术过硬的企业,更重要的是要懂市场,有销售能力。园区企业充满活力,整个园区就能持续良好运营。

  “全托管”管理精准发力

  该先导区的运行机制,是专门为和田地区脱贫攻坚量身订制的。

  5月29日至30日,记者在和田市吉亚乡团结新村、金叶新村以及兵团224团实地采访,看到改土培肥技术、节水技术以及一些新品种已经从先导区推广开来:酸奶甜瓜、西红柿等已经挂果,承包大棚的种植户喜笑颜开。

  金叶新村是200多个贫困户易地搬迁的新村。先导区的一整套管理模式在新疆沙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推广下,已经在金叶新村落地生根,改土技术、节水技术也复制到了这里。2017年8月,村民麦麦提敏·艾科热木不花一分钱承包两个大棚,当年每个大棚产瓜果四五吨,总收入达两万元,“今年我种了酸奶甜瓜,预计纯收入能超过两万元。”他说。

  新疆沙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张锐精选引进园区带动当地村民就业的“全托管”公司。所谓“全托管”,就是最大化解决村民在资金、技术、市场销售三方面的困难,村民不投一分钱,在政府已建好的大棚中,由企业选好种植品种、改好土、育好苗、种进地里,然后交给村民进行管理。收获后,企业从利润中扣除成本,其余的与村民四六分成。此外,在大棚没有产生利益前,企业每月还给村民预支1000元生活费,保障村民基本生活开销。

  先导区辐射效应显现

  先导区的另一个创新是采取末位淘汰制,要求企业每年拿出辐射推广计划,使先导区技术不断从园区向外辐射。在这种激励机制下,油用牡丹已经推广1000多亩,芦笋已经推广几十个大棚,和田地区的种植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山东省寿光市副市长、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刘伟带领的专家团5月底在和田调研。他告诉记者:“先导区是科学实验展示推广的很好载体,值得向外辐射。先导区发展的定位就是通过实用技术的推广展示,助力和田地区脱贫攻坚。”

  新疆沙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瑞芳告诉记者:“我们将先导区模式复制到金叶新村,由企业提供基础设施,组织农户种植高端蔬菜向内地市场销售。这种模式已经走出和田,我们已在青岛、银川等地进行了复制。”

  先导区推广的都是附加值较高、适合在和田地区种植的作物,为农民带来较高收益,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在金叶新村,已有100万株苗子供应500个温室大棚;在团结新村、和谐新村,已完成近百个大棚的改土培肥工作;在224团,换土返碱的难题得益于先导区改土技术,得到彻底解决……

[责任编辑:王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