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在新疆,做幸福的传承人

2018年06月15日 16:02   来源:天山网原创

  引言:6月9日至15日,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六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全疆各地火热进行。龟兹石窟文化遗产40年成果展,传统戏剧、维吾尔族民歌展演,刺绣、剪纸、乐器、花毡等传统工艺展示等活动让各族群众感叹,生活孕育了非遗,而非遗回过来又让生活更加美好。

6月9日,在乌鲁木齐市文化馆,学生们在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

  天山网讯(记者王娜摄影报道)“十九大的精神放呀放光芒,中华儿女心呀心激荡。新时代新思想来呀么来领路,小康的路上创呀创辉煌……”6月14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长山子镇,王秀芳给周边村民演唱了她创作的新疆“花儿”《十件实事暖人心》。

  国家级传承人的幸福

  最近一周,王秀芳作为新疆“花儿”的国家级传承人,每天都会参加当地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技艺展演活动。每次表演时,只要她一开口,那婉转悠扬的旋律、接地气的唱词,总能吸引观众跟着一起哼唱。每每看到很多人在和自己互动,王秀芳就会唱得更加用情。

  “花儿”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回族、汉族、藏族、东乡族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清代,“花儿”传入新疆,传唱者们结合新疆人的生活,运用纯真朴实、情趣盎然的方言土语形成了“新疆花儿”。

  王秀芳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跟随新疆“花儿”首位国家级传承人韩生元学唱“花儿”的。然而这么好听的民歌,当时的处境却有些尴尬:群众既喜欢听“花儿”消遣时光,却又认为唱“花儿”不能吃不能喝没大用处,主动学唱“花儿”的人很少。王秀芳也是在师傅连续几年的邀请下,才于2003年1月正式拜师学艺。

  当时已经80多岁高龄的韩生元对王秀芳说,国家越来越富强了,需要发展文化事业,“花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这是门艺术。

  王秀芳说,唱“花儿”近20年来,她见证了新疆“花儿”先后被列入自治区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见证了党和政府在逐年加大这一项目的宣传、保护和传承力度,“花儿”传承人每年能获得一定的资金补贴,有很多登台演出、到外地培训的机会。

  新疆“花儿”发展的土壤越来越肥沃,王秀芳也从一名普通的花儿“唱家子”成长为市级传承人、自治区级传承人、国家级传承人。2014年,米东区区委、区政府出资,在王秀芳家成立“花儿小院”,助力她开展新疆“花儿”的传承。

  “作为新疆花儿的传承人,受到这么多关怀和支持,我感觉很幸福。”王秀芳说。

  墨玉绣娘立志学好刺绣

  新手绣娘米日古丽 · 阿卜杜热合曼与王秀芳有着相同的幸福感。

  38岁的米日古丽来自和田地区墨玉县的农村,目前正在新疆大学免费接受为期一个月的维吾尔族刺绣培训,一起参加这次培训的一共有50名绣娘。开课20余天来,她们系统地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概要、新疆建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的实践、刺绣针法与创作实践、刺绣原料与色彩魅力等课程。

  米日古丽说,她们都是普通的农村妇女,能有机会到大学系统地学习刺绣知识,感到很幸福。通过学习,她了解到维吾尔族刺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绣能妆点生活,也能给人带来财富,很多姐妹通过这门技术发家致富。“我一定要学好刺绣技艺,成为这方面的带头人,让生活过得更好。”米日古丽说。

  新疆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主任王敏介绍,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2015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共同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新疆大学作为新疆首批入选该计划的高校之一,2016年3月以来,在自治区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依托“访惠聚”驻村工作招生,已经成功举办9期培训班,招收的学员遍布南北疆各乡镇,共培训学员近500名,涉及花毡、维吾尔族刺绣、蒙古族刺绣、锡伯族刺绣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门类。

  此外,新疆大学开设了“非遗巴扎”微信公众平台,同步推送培训班相关报道,展示培训班学员作品,宣传推广新疆的刺绣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活态文化基因。王敏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要“见人见物见生活”,以“传承为核心”,以“不变其本”为根本要义,着力富于其时代特色,对其进行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开发。

新疆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设计的刺绣作品效果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好政策是幸福之源

  王秀芳和米日古丽的幸福感并非偶然。

  据了解,新疆各级政府共公布了464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入选国家级名录83项、自治区级名录293项。新疆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共认定5654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112人、自治区级418人。

  自治区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调研员李根生介绍,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疆制定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从法律和政策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给予保障,各级政府严格按照规定,对传承工作提供政策、资金、人力及其他方面支持。

  李根生说,近两年,以保护传承新疆各民族的刺绣为主,自治区在高校开设了传承人群培训班,同时组织新疆绣娘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著名高校,学习传统技艺,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开拓眼界,培养出一批刺绣人才,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出新要求。

  李根生介绍,2017年,自治区制定并印发了新疆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通过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开展传承人群培训,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等举措,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精准扶贫。此外,在振兴传统戏曲方面,自治区也在开展一系列工作。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