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坚守了六年的承诺

2018年06月21日 12:17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6月20日清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执法局古牧地东路中队队员阿依古丽·库纳洪(左)与队员们,正在帮助朱春明(左二)及朱朝兰(右)修车。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宋建华摄影报道)6月20日清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执法局古牧地东路中队队员们开始了一天的巡逻。他们顺道帮路口的爱心修车铺支摊。这一切都源于执法中队6年前的一个承诺。

  6年前,“马路市场”被取缔。在此摆摊的朱朝兰和儿子朱春明失去了生活来源。执法中队帮父子俩建了个修自行车的修车铺,并约定队员们每天巡逻时都来帮忙。6年间,执法中队与朱朝兰父子从执法者和被执法者,成为熟人,最后成了亲人。

  初识,“倔老头”成了名

  修车铺位于米东区古牧地东路片区黄渠南路的铁皮屋内。上面有“爱心修车铺”几个字。朱朝兰和朱春明刚打开屋门,队员阿依古丽·库纳洪将一袋包子递给朱朝兰,就和队员们一起撑起遮阳伞。77岁的朱朝兰老家在河南,上世纪70年代来到新疆,唯一的儿子二十多年前因病导致双耳听力严重下降,双眼只存留轻微光感。

  因为听力困难视物不清,41岁的朱春明靠朱朝兰在他手心写字交流。阿依古丽让朱朝兰坐在一旁,自己用手指在朱春明手心写字,并在他耳边大声说话。

  “这么多年,除了我只有古丽能跟他交流。”朱朝兰说。阿依古丽说,朱春明生病前上过学,基本的字都会写,只要慢慢写,他就能懂。

  “6年前,俺在那边的马路旁卖菜。”朱朝兰指着与修车铺隔着一条马路的地方说。那处地方是个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摊贩都在马路两侧违法占道经营。阿依古丽说,朱朝兰很倔,不太配合执法,大家都知道这里有个“倔老头”。

  帮忙,父子俩有了修车铺

  遮阳伞快速支了起来,由于靠近路口和居民区,朱春明很快有了生意。检查车辆毛病,找工具,维修。父子俩配合默契,很快就补好了一个电动车车胎。朱朝兰说,三年前妻子去世,修车铺是他俩唯一的依靠,这个修车铺能建起来,全靠执法中队。

  2012年起,米东区执法局取缔了市场。执法中队没有忘记朱朝兰。了解到朱春明学过修车,中队与辖区的永乐社区联系,利用公共用地盖了一个修车铺。考虑到父子俩一个身体不好,一个是残疾人,执法中队决定,每天巡逻时顺路帮助父子俩。刚开始,朱朝兰并不太领情:“这个摊,我俩能收拾,不想多麻烦别人。”但队员们还是每天都来帮忙,久而久之,朱朝兰逐渐和大家交流起来。

  “不论刮风下雨,执法中队队员们都会来。”朱朝兰说,“除了修车的,他们来的最多。”大家帮忙时,朱朝兰的话也多了,每个队员,他都能叫上名字。

  阿依古丽说,只要他们在,老爷子乐意聊几句。6年过去了,执法中队换了不少人,但帮修车铺父子俩的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

  承诺,将爱心延续下去

  正在忙活中,米东区执法局治违办办公室主任马英俊赶到,检查修车铺维修状况。马英俊曾是执法中队副队长,虽然离开了中队,但他只要有空,都会回来看看父子俩。2016年底,在马英俊的提议下,执法中队全体队员与父子俩结亲,父子俩有了一群亲人。

  前两天,马英俊发现修车铺有些破旧,就申请经费将修车铺进行粉刷维修。粉刷完毕,朱朝兰请马英俊给修车铺上刷个名字,就叫“爱心修车铺”。“一来有个名儿,好记。二来,修车铺是好心人建的,就叫爱心修车铺。”朱朝兰说。

  因为大家了解修车铺的来历,父子俩手艺好,修车铺生意不错。朱朝兰说,如今,儿子每个月有低保金和残疾人补助,再加上修车铺的收入,两人生活没什么问题。“今后来修车的人,如果有困难,咱也会减免些费用。”朱朝兰说。

[责任编辑:罗玲 ]